無論如何,直螺角石大機率不會再徒勞的發起大規模進攻。
如果雙方位置調換,由林易來控制直螺角石巢群,他大概會選擇利用直螺角石的速度與數量優勢,採用游擊戰術,化整為零,襲擾領地邊緣。
無畏兵蠆的數量較少,無法照顧到廣闊的領地範圍。以直螺角石的機動性,完全可以數只組成小叢集,襲擊僅有普通兵蠆守衛的領地邊緣。
未形成叢集的普通兵蠆面對數只配合的直螺角石很難形成優勢,而直螺角石卻能輕鬆的貫穿或撕裂兵蠆的身軀。
以初遇直螺角石時的情況來看,只需要兩三隻成體就能對少量兵蠆與大量工蠆組成的領地邊緣守備力量造成相當可觀的破壞。
而大規模破壞一番後,即使蜂巢思維意識能讓無畏兵蠆第一時間知道遭到襲擊的訊息,當期趕到現場,直螺角石也有足夠的時間收拾好戰利品揚長而去。
雖然並不知道它們是否有足夠的智商想出這種戰術,但林易覺得還是需要做好準備應對這種可能的戰術。
而應對這種戰術的方法也很簡單-微化間諜蠆。
只需要在各地的母巢中大量生產微化間諜蠆,當直螺角石來襲,就找機會附著在對方的殼體表面。
而在外的直螺角石必定會有回到漂浮母巢附近修整或者為母巢補充營養的時候。而當直螺角石返回母巢時,再趁機附著在母巢上。
這樣,林易就能實時追蹤到敵方母巢所在的位置,再控制無畏兵蠆前去將其滅殺。
而如果要在未形成叢集,且沒有無畏兵蠆在場的情況下擊殺成體直螺角石,他也有兩個方案。
一是微化魚雷蠆。將類似胎盤的核心補給囊結構整合進母巢的基因序列中,就能讓母巢不再是毫無還手之力,而是能放出成群的微化魚雷蠆迎擊來襲的直螺角石。
二便是獲得等刺蟲基因序列後開發,但還未生產的注毒兵蠆品級。其鐮肢上的刃刺也與毒腺相連,一旦夾上直螺角石的身軀就能造成可觀的殺傷效果。
想著,林易打算兩種品級都在各處母巢群處少量準備上一些,以防萬一。
反正這兩者消耗的食物資源不比無畏兵蠆,比起可能被直螺角石襲擊造成的損失,這點生產的成本不值一提。
但如此防禦終究是有些被動,想要徹底剿滅直螺角石的殘餘勢力,就需要主動出擊,擴大偵查範圍,搜尋直螺角石巢群的範圍。
目前尋找直螺角石巢群的任務,都由濾洋母蠆攜帶微化間諜蠆完成。
濾洋母蠆這一品級脫胎於初代開拓母蠆。體內比較先進的也就僅有改進型噴水推進系統與帶髓鞘的神經系統。雙層殼體,雙套肌肉組組織是一個也沒混上。
而現如今,這樣的體內結構已經有些落後。為巢群過濾浮游生物資源倒是足夠,負責偵查就有些不足了。
目前,其暴露出最主要的問題便是速度不足,遭遇成體直螺角石的襲擊後就像初遇成體直螺角石的那隻開拓母蠆一樣難以逃脫,任螺宰割,只能一次性使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