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54章 研究母蠆

囊狀結構的內壁特地用了複合裝甲結構的外骨骼成分。同時,其部分割槽域的內壁擁有複眼狀的突起,內部容納的卻並非視覺器官,而是全新的結構-發光器官!發光器的基因序列來自袋角石。確切說,是袋角石殼體上附著的生物-並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種類似後世藤壺,但林易叫不上名來的小型附著性生物。

同時,為了讓發光器發揮作用,林易特地從開拓母蠆頭部拉來了視神經,連線一顆位於殼體內部的複眼。

複眼結構是來自奇蝦的夜視複眼,犧牲了高重新整理率換來了微光環境下視物的能力。讓它能在發光器官發出的微弱熒光下看清內部物體的情況。

同時,將書鰓包裹至體內後,林易再將一部分書鰓反向更換為附肢,讓這種研究母蠆的腹腔內也擁有類似工蠆的螯肢結構,更為方便的研究內部的個體。

而腹腔下方則有一個較大的開口,用於將目標送入體內。同時內部也有較小的開口,甚至一端還與卵巢相連,可以直接產出營養卵。

一番編輯後,最近的蛹囊母差處,一隻這樣的研究母蠆開始了生產。

而生產的這段時間,林易思索一番,決定讓其先待在二代開拓母蠆的格納倉中,運回母巢處。

經過一番戰鬥,微化魚雷蠆的數量有些損失,再擠上一擠,算是騰出了一隻二代開拓母蠆身側的一個格納倉空間。

幸虧林易設計二代開拓母蠆時早早為其準備了能容納工蠆進出的開口。工蠆直接用螯肢夾著最後剩下的那隻海星,直接塞進格納倉中。

工蠆群再次四散開來搜尋,確認無威脅後,漂浮母巢才在他的控制下向囊泡中注水,緩緩向著海床降去。

兵蠆與直螺角石的屍體,被屍體吸引來的撿垃圾食腐動物,還有最關鍵的收穫-直螺角石漂浮母巢的殘骸與那些被殺死的海星殘骸,都被工蠆切割,送入漂浮母巢表面的孔洞中。

而另外兩處戰場就有些乏善可陳,並沒有發現像這隻海星一樣的奇怪生物,只有三葉蟲,短翅鱟,薩卡班甲魚等熟悉的底棲物種分食著掉落海床的生物殘骸。

而林易擴控制的工蠆群到來,自然是對這些撿垃圾同行進行了一陣無差別的屠殺。

能殺死的當場殺死,迭甲的,工蠆破不開殼子就讓兵蠆出手,實在不行還有無畏兵蠆這等龐然大物在上方遊動,哪怕是霸王等稱蟲都要飲恨當場。

食物殘骸迅速被掃蕩一空,代表著直螺角石巢群的又一次進攻被林易成功挫敗。

而這次戰鬥後,雙方的位置徹底換了過來,無畏兵蠆的出現讓林易佔據了上風,繼續被動等待對方前來送死,倒不如主動出擊,尋找剩餘的直螺角石巢群狩獵隊所在的位置,逐漸將其滅殺乾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