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蜂巢狀的母巢不同,新的“母巢”呈現碩大的餃子形,而體型比起母巢還要大出幾分,長度直逼十米,而四周,則連線著大量的海林檎尾柄。
海林檎簇群與那些大號海百合狀構造濾出的營養物質盡數匯聚至這個龐大的繭狀結構中,其幾丁質外骨骼覆蓋的體表還有規律的蠕動著,似乎在孕育著什麼。
吸收了直螺角石巢群母巢的基因序列一段時間後,表面上並沒有獲得什麼有用的基因序列。
但似乎是對其進行了解析後,讓林易對母巢基因序列的編輯與掌控能力進一步上升,連帶著很多此前並不能進行的基因編輯操作,也成為了現實。
這個龐大的餃子狀母巢結構,就是他利用最新基因編輯能力的成果,在母巢的基因序列基礎上編輯出的結構。
它們的結構說複雜也並不複雜,就是將原本母巢上密密麻麻,如蜂窩狀的孔洞轉為了一整個巨大的孔洞,以直接產出更大的個體。
因此,這個結構就相當於一個巨大,可重複利用的蛹囊,又或者說像一座船塢,能讓大型個體在其內部也像小型個體那樣直接蛹化被產出。
而經過對母巢基因序列的更深入瞭解,林易也明白了母巢直接產出個體的原理。
與林易的猜測類似,其方式確實類似後世昆蟲的變態發育,先產出多個類似昆蟲幼蟲體內成蟲盤結構的“胚胎”,隨後注入營養物質,讓每個如此的成蟲胚能快速發育。
只不過,後世昆蟲是透過溶解幼蟲的大部分身體結構與儲存的營養物質,讓其能快速發育。而母巢則是直接注入母巢內儲存的營養物質,讓內部的胚體快速發育。
而此時,全新模版個體的蛹化階段就已經接近了尾聲。意識中,若有若無的連線已經越發清晰,證明著對方與蜂巢思維意識連線的突觸結構已經即將生長完畢。
而透過這一絲若有若無聯絡,讓他的意識得以與內部個體的神經系統相連,感受著來自個體的悸動,與那澎湃的生命力。
附近,兩隻工蠆在林易控制下襬動著划水足,緩緩遊至這個巨大蛹囊的前方,一對發達的複眼看向蛹囊龐大的本體。
劃時代全新品級誕生,對林易來說算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此,他控制著工蠆用一對複眼盯緊了蛹囊-反正複眼沒有眨眼這種功能,也不用擔心眨眼錯過什麼了。
龐大的蛹囊緩緩從中間分開,像河蚌那樣張開,露出了下方全新品級還未完全硬化的外骨骼。
一對碩大的粗長鐮肢緩緩探出,隨後便是斜梯形略帶弧度的頭顱與驚人龐大的複眼。隱隱有外骨骼摩擦發出的響聲在水波間傳遞,那是新生個體降臨世間後的第一聲啼鳴。
新品級的外形與五十槳戰船鱟高度相似,從外表上看僅有少量區別,如與二代兵蠆同樣多出一對扁平的划水足,鐮肢上的刃刺形狀也稍作了修改。
與二代兵蠆的扁平刃刺不同,新品級鐮肢上的刃刺呈現三稜錐狀,擁有較強的破甲能力。同時也開著類似血槽的構造,對軟體組織與硬殼組織都能造成恐怖的殺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