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45章 劃時代的品級

同時,劍形的尾節也被林易進行了加強,讓其擁有鋒利的外緣,能有效的穿刺或劈砍,填補了身體後半球的攻擊盲區。當然,儘管這個劍形是那種類似門板的巨劍,但這還是不可避免的影響了扇動尾節帶來的推力。

為了彌補,林易為新品級安裝了進一步升級的噴水推進系統,其參考了直螺角石的噴水推進系統與開拓母蠆改進過的噴水推進系統,讓其游泳能力絲毫不差。

同時,與後世志留紀的翼鱟類類似,五十槳戰船鱟的後體體節外骨骼上,還生著類似鱗片的構造。

這些鱗片的結構有些類似後世鯊魚的盾鱗,能有效減少遊動時的阻力。林易也將它們稍加改進後安裝在了新品級的外骨骼上,進一步加強其機動性。

而新品級的體型接近八米,算上一對鐮肢更是直逼十米。這也是為何林易需要專門的大型“船塢”來讓這隻體長堪比成體直螺角石,寬度更是遠勝的巨蟲蛹化。

這個體型,超過了有史以來任何一種節肢動物,因此,其體內結構,林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這也是為何,他稱新品級為劃時代的品級。

困擾節肢動物增大體型的三大關鍵問題,神經傳導問題已經簡單的被髓鞘解決。而呼吸問題,改造過的,與噴水推進系統結合的書鰓也完美的解決了問題,最後剩下的,就僅有一個問題-外骨骼。

這個問題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問題。一是,幾丁質的外骨骼無法隨著血肉組織的生長而生長,這也就意味著,節肢動物需要頻繁的蛻皮才能增長體型。

而體型越大,蛻皮就越為困難,甚至每次蛻皮都可以說是在鬼門關上走一遭。這也就天生限制了節肢動物體型的上限。

那些大型的節肢動物,如翼鱟類,不得已之下只能將外骨骼演化成類似革質與鱗質的結構,來方便蛻皮。

但在林易這裡,這卻並非什麼大問題。為外骨骼注入鈣質讓其能隨著血肉組織生長而生長,或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引發問題的問題,用全新的蛹囊母巢一次將個體蛹化成型,一步到位。

但外骨骼帶來的肌肉附著面積問題,就有些困難了。

由於生物的體型越大,內部體積相對外表面積的比例就越大,因此也就意味著,僅僅一副包裹在體外的外骨骼難以提供足夠的肌肉附著面積,也不足以支撐起身軀。

越大的節肢動物,這個問題就越致命,因此,後世的大型節肢動物被迫以特殊的液壓肌,而非纖維肌的方式驅動身體。而如此級別的節肢動物,液壓肌也解決不了問題。

林易在想出無數個不怎麼靠譜的解決方法後,給出的最終解決方案則是,既然外骨骼無法提供足夠的肌肉附著面積,那麼,就為全新的品級,安裝一副內骨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