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羽翅鱟所在的板足鱟亞目不同,短翅鱟所屬的刺尾鱟亞目多為撿垃圾吃的底棲食腐動物,從它們的最後一對附肢並沒有演化成槳狀便能看出。而房角石的碩大屍體,便是屬於它們的饕餮盛宴,讓方圓不知多遠的短翅鱟全部聚集此地。
短翅鱟間,還夾雜著幼體羽翅鱟的身影。有些幼體甚至比短翅鱟體型更小,但它們猙獰的鐮狀附肢已經初顯鋒芒。
甚至連薩卡班甲魚和三葉蟲都被這場屬於底棲生物的盛宴吸引,前者張著三角形的小嘴,遊動著吸食被其他生物撕扯下的食物殘渣,而後者則與短翅鱟一同攀上房角石的屍體,開始用原始的口器啃噬起來。
這具房角石的碩大屍體儼然成了奧陶紀版本的鯨落,完美的詮釋了一鯨落,萬物生,又或者說一石落萬蟲生的場面。
雖然林易並非為食物而來,但如此龐大且觸手可得的屍首他自然也不會放過。
控制著身軀緩緩下沉,向著房角石的巨大屍體遊動。成體羽翅鱟的身軀從屍體頂部掠過,投下一片陰影。
隨即,身軀如鉅艦闖入舢板群般擠開短翅鱟群,伸出步足,落在屍體上,一對猙獰的鐮狀附肢揮舞兩下,驅趕著附近的短翅鱟與幼體羽翅鱟。
鐮肢伸出,在房角石碩大屍首的軟體部分上用力一劃,當即開出一道觸目驚心的碩大傷痕。隨即,一對較小的鐮肢與口部旁的螯肢撕扯著角石肉,開始了進食。
不止是進食,林易還打算將一些房角石的血肉帶回供母巢吸收,以讀取角石的基因序列。因此,他控制身軀揮舞著鐮肢,試圖順便將房角石的屍首肢解,帶回一根觸腕供母巢吸收。
而短翅鱟也是第一次遇到的物種,他也打算獵殺一隻供母巢吸收,獲得其基因序列。
但還未等林易下一步動作,突然,水流再次波動,他察覺不對,猛然控制身軀猛一擺尾部,向後退了數步。
來自薩卡班甲魚的髓鞘結構讓這一切發生在轉瞬之間,而下一秒,一對同樣的猙獰鐮肢便對著林易羽翅鱟身軀此前的位置狠狠的一夾。
隨後,一隻與林易操控身軀體長不相上下的碩大羽翅鱟擺動著尾部,緩緩游來!終於,有另外的成體羽翅鱟被房角石的龐大屍首吸引來,準備分上一杯羹,看到已經有成年同類佔據此處,便直接發起了偷襲,卻被林易以升級過神經系統的反應速度輕鬆躲開。
即使房角石的屍首足以供應兩隻成體羽翅鱟食用,但林易卻要為母巢額外準備食物,自然不可能讓步,而對方似乎也同樣沒有讓步的意思,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