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由於泛節肢類採用開管式迴圈系統,體液迴圈時直接流經細胞的間隙,少有集中的大血管結構,透過放血來消耗的方式也是不現實的。但這種迴圈系統結構除去效率較低,也並不是沒有弱點。
一旦有異物侵入體內,便能迅速透過迴圈系統擴散至全身,大量殺傷細胞組織。這也就意味著,毒素,對採用開管式迴圈系統的生物有著恐怖的殺傷力。
羽翅鱟雖然擁有似蠍的長尾與末端的尾刺,但這根尾刺卻是實心的,只能作為物理輸出手段使用,並沒有後世蠍類與毒腺相連的毒鉤。
以林易目前的基因編輯能力,還做不到無中生有,憑空進化出一個毒腺結構來。
想要獲得這一結構,只能讓母巢吸收一種具有毒腺結構的生物,並將其關於毒腺的基因片段嵌入羽翅鱟的基因序列之中。
但這個時代,起碼在後世的研究確定的生物範圍內,會使用毒素的可能也就水母等原始的動物類群。
但這些生物釋放毒素的結構與羽翅鱟模版的結構並不是很相容,讓林易也沒什麼辦法。
無奈之下,只得控制個體低下頭來繼續啃食,或撕下血肉,供母巢消化吸收……等等,消化?!林易意識中猛然閃過一道靈光。雖然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毒腺,但他現有的基因模版中,並不是沒有分泌帶殺傷性液體的腺體-消化液,同樣可以注射入生物體內,對其組織進行殺傷!後世的蜘蛛,正是用螯肢特化成的毒牙向獵物體內注射消化液來殺死獵物的。而同樣的結構也被昆蟲中的雙翅目,半翅目的部分物種趨同演化出,證明其的有效性。
想著,他控制著母巢立即開始對羽翅鱟的基因序列開始了編輯。選中消化系統中的消化液分泌腺相關的基因片段,試圖將其與羽翅鱟的尾刺結合,組成類似後世蠍子毒針的結構。
這次的變化涉及到內部器官,改動較大,費了一段時間。
一番折騰後,林易在羽翅鱟模版的後體部分安裝上了一個以胃部作為模版編輯的全新囊狀器官。
器官的一頭連線著大量消化液分泌腺,而另一頭則與改良過的尾針相連。其內壁與胃部一樣擁有大量蠕動的肌肉組織,負責將消化液擠出。新的尾針則使用螯肢的模版改進,形成了空心的結構,可以用來注射。
這個器官被林易簡單粗暴的稱為毒囊。而除去毒囊,全新的模版尾部還有了另一項改動-羽翅鱟的尾部為同時滿足游泳與捕獵的需求,在寬而扁平最後一個尾節末端開出了一個月牙狀的豁口以容納尾刺,而這月牙形的豁口,則其實是兩片外骨骼甲片分別組成的。
而這次,林易給這兩片外骨骼甲片的末端加裝了關節與肌肉,讓其可以開合,形成了如後世蠼螋尾夾般的鉗狀結構,以更好的夾住獵物的軀體,穩定的注射入更多的消化液,造成殺傷。
而全新的模版同樣被林易簡單的命名為帶毒羽翅鱟。想著,一隻母巢基因編輯能力的最新成品-帶毒羽翅鱟,便在他的控制下開始了生產。
終於折騰完流程了,各位大佬有月票啥的可以投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