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1章 海蠍,母巢與薩卡班甲魚

甩動了兩下附肢,林易控制著身軀緩緩放平長著蠍似尾鉤與扁平如蝦尾的末端的尾部,擺動著尾部與划水足,轉過身軀,黃褐色的身軀離開海床,循著意識中那一絲若有似無的連線,向著一個方向遊動起來。

身軀緩緩向下沉去,落在空曠的海床上,兩對步足與一對划水足踏在細沙之上,與海水的浮力共同支撐起體長接近成年人身高的龐大蟲軀。

一對烏黑的複眼看向半埋在沙地中的龐大物體,緩緩放下了鐮肢中緊緊夾著的薩卡班甲魚。

當他在羽翅鱟身軀中恢復意識,這東西便立在此處-又或者確切說,這具軀體,正是誕生自面前這個說不清動物還是植物的奇怪生物體。

也就是說,它才是林易穿越後真正的第一個意識載體,只是因為某些原因,當羽翅鱟身軀被產出時,他的意識才徹底甦醒。

這東西,讓林易聯想到了後世影視作品中的蟲族母巢,因此他決定簡單粗暴的直接稱其為母巢。

母巢半球形的主體上開著數個六邊形的孔洞,每個都足以塞下一隻羽翅鱟,讓它的外形像一個巨大的蜂巢,而體外附著的外骨骼與孔洞中蠕動的血肉組織卻又無一不在說明著,它是活的。

母巢上的一個孔洞內的肌肉組織收縮著,緩緩將薩卡班甲魚的軀體吞入。

從恢復意識起,林易就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就彷彿這母巢並不是一個另外的生物體,而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根額外的肢體那般。

而羽翅鱟身軀與母巢之間,並不存在某個所謂的本體,反而像是完全平等的,兩個獨立的個體,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

正如林易前世的蟻,蜂等真社會性物種的群落。所有個體的行為由空氣中的資訊素網路決定,而每個個體又根據環境的變化釋放不同的資訊素,影響著這個資訊素網路。

這其中,每個個體相當於一個腦細胞,費洛蒙訊號相當於神經系統,而各種費洛蒙等化學物質組成的資訊素網路,就是真正的大腦,控制著群體的運作。因此,真社會性物種的群落又被稱為“超個體”。

而母巢與羽翅鱟身軀就組成了這樣的一個超個體。只是連線“腦細胞”的“神經系統”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升級,讓這個超個體真正與各種影視作品中“蜂巢思維”的概念類似。

而既然是“超個體”或“蜂巢思維”,兩個個體,必然並非其極限。因此,他控制著羽翅鱟身軀大量捕獵薩卡班甲魚,並將食物帶回,供應給母巢,而現在,便是驗證成果的時刻。

除去與母巢的連線,又有一道若有似無的連線越發明顯。母巢半球形本體上的另一個孔洞中,似乎有什麼正在緩緩甦醒,隨著感知逐漸明確,又一具身軀的感官訊號傳入林易的意識中。

一對熟悉的鐮肢緩緩從那另一個孔洞中探出,隨後便是橢圓的頭顱與琵琶形的身軀-那是另一隻羽翅鱟,與林易此前的那具身軀一般無二。

但此時,它的外骨骼還未完全硬化,幾條節肢上還隱約可見一層膜的殘餘,證明著它是母巢剛剛產出的全新個體!(▼)。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