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檎叢間,由此前短翅鱟模版改良而來的個體遊弋著,用身體前端的螯肢拔除生在簇群間的藻類與其它固著生活的棘皮動物,彷彿打理著田地的農夫。現在,這些“改良型短翅鱟模版個體”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工蠆。
這並非任何一種已存在生物的名稱,而是林易一番思索後,為現在他所控制的,已經可以稱作一個巢群的個體們想出的名稱。
蠆,在後世一般指蜻蜓與蟌的幼蟲,由於這兩類昆蟲的幼蟲為水生且相當兇猛,也被用於指代其它的兇猛水生節肢類。
這其中就包括羽翅鱟所在的板足鱟類。因為其遠超任何水生節肢類的龐大與兇猛,且結構奇特,因此在後世有“詭蠆”之稱。
更何況如今,昆蟲的祖宗還不知道在哪條海溝裡玩泥巴呢,他自然是毫無壓力的將這個名頭安在了自己所控制的這一個板足鱟類巢群身上,將他所控制的巢群稱之為蠆族。
與短翅鱟個體的稱呼工蠆對應的是,原先羽翅鱟模版所改造來的個體則被統稱為兵蠆。
擁有一對猙獰鐮肢的它們依然擔任捕獵與保護母巢的任務,與負責撕扯食物,打理海林檎簇群的工蠆分工明確。
自從成為這個群落的蜂巢思維意識體起,林易就覺得自己的意識與所控制的族群有些像是前世影視作品中的蟲族形象,而母巢的基因編輯能力更是讓他得以繼續向這方面發展。
與人類為代表的科技類文明不同的是,蟲族類文明的最核心便在於品級的分化-科技類文明偏向使用工具或載具來完成複雜的任務,而蟲族文明則直接將自己的身軀演化成工具,透過體型與形態各異,每種都高度特化的品級來完成複雜任務。
在這類文明的族群中,每種品級分化的個體基本都專為特定的任務而生,雖然少了幾分靈活,並且協調各品級的比例有些費勁,但每種個體在幹起自己的本職工作時卻擁有極致的效率,足以彌補如此做法的劣勢。
而林易現在,就在控制族群向著這個方向演化。這其中,因戰鬥需求並不高,羽翅鱟模版所改造來的兵蠆依舊並沒有進行再次大幅度的改進與分化,僅僅是加強了鐮肢上叢生大刺的結構強度以提升破壞力。而短翅鱟模版所改造來的工蠆,卻被他細分成了兩類。
其中,第一類的螯肢經過改進,一對螯上具有圓錐形的大刺,用於固定,而另一對螯則佈滿小齒,如鋸般適合切割撕扯。特化的螯肢結構類似刀叉,能有效的固定並切割血肉組織,作為蠆族巢群這個“超個體”的消化系統,處理獲得的獵物,替負責其它任務的個體完成對板足鱟類來說捉急的撕扯食物部分。
而第二類的螯肢則較為簡單,略小而具有圓弧形,且僅保留了一對,可以進行類似抓握的動作。
它們則主要負責海林檎簇群的打理以及營養卵的獲取,也會幹其基因模版來源短翅鱟的老本行-撿垃圾吃,為巢群儘可能的搜刮營養。
這便是目前巢群主要的兩大種品級與其中一個的兩個細分品級。但作為一個具有完整品級分化的真社會性動物族群,自然少不了用於繁殖的品級。以往,這個任務都由普通個體蛹化而來的特殊個體-母巢擔任,但現在,整合了一些全新的基因組後,林易有了新的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