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15章 袋角石與海中星光

開拓母蠆身體前端的三對附肢大張,連線其間的須狀結構構成一張大網,將沿途的浮游生物一網打盡。

同時,三對螯肢還夾著那隻被房角石擊殺的碩大霸王等稱蟲,用其中的一對撕扯著血肉,送入口中。

部分撕扯下的食物殘渣隨水波飄蕩,引來一些游泳能力較強的動物爭搶。如阿蘭達甲魚,它們是薩卡班甲魚的近親,比起在後世意外爆火的薩卡班甲魚,它們那張沒有頜骨的嘴巴更大一號,呈現圓形,讓它們面部的“表情”多了幾分驚訝。

阿蘭達甲魚的尾部更短,但尾鰭更寬些,整個身體也更為流線型,這讓它們具有更強的游泳能力,能在水域上層吞食更大塊的食物,例如現在被開拓母蠆撕扯下的等稱蟲血肉殘渣。

開拓母蠆龐大的身軀並不靈活,難以捕捉這些來回遊動的小魚,讓它們越發肆無忌憚起來,甚至湊近開拓母蠆口邊,在螯肢下直接等待食物殘渣被撕下。

突然,一對鐮肢猛的伸出,叢生的長刺當即將兩隻湊得太近的阿蘭達甲魚紮了個透心涼,那是停在母蠆背部休憩的兵蠆出手了。

釣魚的事兒林易沒少幹,如今自然是十分熟練,輕而易舉的捕獲了這兩條阿蘭達甲魚,後續前來的工蠆迅速伸出螯肢,將其夾住,準備等下一座母巢被蛹化出時順手吸收,看看能否提取出有用的基因片段。

但這個時代的魚類沒有成對的偶鰭,游泳能力再強也有限,無法應對遠洋的風浪,即使是矮子裡拔出的高個阿蘭達甲魚,也只能活動在珊瑚礁附近水域。

當開拓母蠆遊遠,阿蘭達甲魚便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的直角石。

與碩大的房角石,內角石不同,直角石的外殼較輕較薄,擅長游泳,是這個時代開闊水域的主要生物。此時,它們就如後世伴遊在鯊魚身旁的小魚,緊跟在開拓母蠆身側。

同樣湊來的還有稜角石,屬於珠角石目,是一種極為奇特的角石類物種,它們的殼體呈現扁平的菱錐形,不知道的以為殲星艦成精了,而因為其獨特的外表,林易也控制兵蠆擊殺了兩隻,夾在螯中,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基因片段可供提取。

……

繼續前行,直到入夜。開拓母蠆龐大的身軀緩緩浮上水面,五對划水足擺動著,與體內的氣囊共同托起身軀,而一對碩大的複眼看向天空,閃爍著若有所思的光澤。

四億年的時間,足夠天體間的位置發生較明顯的變化。

這個時代,月亮離地球更近,導致一個月僅有9天。而今夜是個月圓之夜,高懸天際的明月理論上看起來會更大一些。

但林易是沒看出來。倒是漫天星斗,在這個毫無空氣汙染的時代看得分外清晰,真如同銀河倒掛九天。

除去複眼,兵蠆與開拓母蠆那來自於羽翅鱟的兩顆感光單眼還能感知到一些前世為人時並看不到的光線,讓眼前景色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由於羽翅鱟是底棲掠食者,其複眼生在頭部側上方,而以羽翅鱟模版為主體生產出的開拓母蠆同樣繼承瞭如此特徵。

這使其若想要仰望天空十分輕鬆,俯視海床卻有些困難。因此,扒在開拓母蠆身下的工蠆便一直頭部衝下,用複眼替開拓母蠆掃視下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