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26章 舊日支配者的眷族

對林易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與他以同樣形式存在的敵人。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以真社會性“超個體”的角度來看,直螺角石的群落模式類似後世白蟻,並沒有複雜的,體型各異的品級分化,而是讓不同生長階段的個體來擔任不同的任務,形成類似品級分化的效果。簡單說,就是普遍存在“僱傭童工”現象。

而林易一方的巢群則更接近後世螞蟻,個體一旦完成蛹化過程,就是體型固定的成體。但同物種間具有相當複雜的品級分化,不同品級間的體型和形態差異堪比兩個物種。

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白蟻模式的群落為了保證巢群中同時具有各種體型的個體,往往發育速度較慢,難以迅速暴兵補充大型個體,但每個小型個體都有潛力成長為最大的個體,長時間積攢起的底蘊更為深厚。

而螞蟻模式群落髮育速度往往更快,可以快速暴兵,短時間內的消耗戰更佔優勢。但個體一蛹化,體型便永遠定型,如果長期要跟上白蟻模式的發展,只能再產出更多的大型個體,需要投入更多的食物資源。

但現在,林易並不知道直螺角石組成的巢群發展了多久。

而按照最壞的可能,它們從中奧陶紀流星事件起就在一直髮展,距今恐怕已有數十甚至數百萬年。

但好在,從林易擴張一段時間才遇到直螺角石這一點,他可以肯定,對方要麼並沒有發展這麼長時間,要麼受限於還未脫離本能影響的思維方式,並沒有發展出太大的規模。

這意味著對方巢群並不是無法戰勝的龐然大物。

林易需要的,只是一段穩定的發展時間,以將各地母巢上延伸的海林檎簇群在這段時間內獲取的,被儲存在母巢內的營養物質轉化為更多的能與直螺角石抗衡的二代兵蠆個體。

……

一段時間後,後方。

一道道兩米餘長的身影擺動著五對槳狀划水足,雖不及直螺角石體長,但更為寬闊的身軀在氣室與噴水推進系統的共同託浮下劈開水波,展著頭部兩側的三對攝食附肢遊動著。

位於最中央,身形逼近三米,軀幹寬闊的是開拓母蠆,而體形略小,較為細長,但頭部兩側的攝食附肢更為發達的濾洋母蠆在側面環繞。

無數二代兵蠆張大刃刺叢生的鐮肢在旁拱衛,黑壓壓一片壯觀程度不亞於後世的魚群。一對對扁平的槳狀划水足如翼般擺動著,在海床上投下成片晃動的陰影。

在直螺角石的威脅出現前,林易控制母巢產出的個體以工蠆為主,兵蠆的數量視母巢周邊富饒水域的範圍而定,保持在剛好夠控制領地的數量,並不會太多。而除去偶爾產出開拓母蠆,大部分營養物質都被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母蠆與兵蠆,正是他這段時間內控制母巢將儲存的營養物質轉化產出的全部個體。此時,它們在離直螺角石巢群領地最近的母巢處集結,而此時,林易意念一動,大軍隨著母蠆從身體兩側來自房角石的的噴水推進系統中噴射出水流緩緩起航,在海中如艦隊般排列開來,直向著此前遭遇直螺角石的那片海域前進。

珊瑚礁周邊遊弋的直螺角石們,卻絲毫不知一支為它們而來的遠征艦隊,正在趕來的路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