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星之子

第24章 學術委員會

作為一名在教學醫院裡從事臨床工作,並且交了個物理學家女朋友的風溼免疫科醫生,陸沉對“委員會”這個機構並不陌生。

在聯合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政府資助的大量研究專案被快速推動——就好像科學家這個群體完全沒有受到大崩潰的影響似的。

用楊偉民的話說,科技工作者們其實就是一群被養在籠子裡的倉鼠。你甚至不需要給它們什麼激勵措施,這群倉鼠們就能在籠子的跑步輪上瘋狂開卷。在跑步輪不夠的時候,倉鼠們甚至會減少進食來爭取上跑步機燃燒生命的機會。

由此可見內卷其實是生物的本能反應。

以前的科技成果少,進展慢,主要是因為更多的倉鼠搶不到跑步輪。如今的倉鼠少了,跑步輪卻變多了——成果的確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

但總得來說,仍然是倉鼠比跑步輪多。沒辦法,人類社會一定時期內的物質總量總是有限的。而為了搶跑步輪,這群倉鼠又開始了內卷。

他們開始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課題,從暗物質的利用和製備,到捕獲量子漲落的能量並加以轉化。甚至還有人提議,將罪犯直接作為實驗材料,對他們的大腦移植因大崩潰而死亡的患者腦組織,從而觀察大崩潰是否具有傳染性的。

很多實驗計劃和專案從一開始就是衝著“佔坑”來的。但也有一些實驗計劃本身就……很不人道,甚至可能對整個社會乃至人類文明產生非常嚴重的威脅。

作為出資方,同時還以“人類守護者”自居行事的聯合政府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但隔行如隔山,如果讓政府來審查科學研究,那結果必然是政府的管理專案越來越雞毛蒜皮效率低下,而科學研究則會出現嚴重的“討好”傾向和“求穩”主義。

最終,聯合政府決定讓整個科學界來自己管理自己——學術委員會應運而生。

學術委員會的十三名委員均為院士,且任命是基於違反貝爾不等式的黑盒光子測算隨機抽籤。委員不得連任,但沒有擔任次數限制,每次任期半年。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們需要對上交的實驗專案進行稽核和批覆,經過簡單多數委員反對,則實驗申請否決。而得到十名委員同意,那些倉鼠們才能得到一個新的“跑步輪”。

這套執行規律提供了穩定、相對公平、權利和責任相匹配的科學研究專案篩選規則。同時也養出了一批研究委員會院士組成陣容,並且以此牟利的“專業人士”。

委員會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個被動機構,除非提交申請,否則他們不會主動去關注某個實驗專案組或者課題組。畢竟眾多院士們平時也忙的要死,哪有功夫去主動關注沒有上報的內容?

只有那些前景和風險都同樣引人注目的專案,才有可能讓委員會召開專門的聽證會——有問題咱們面對面談。

當然,為了保證科研專案的保密性,這些聽證會的內容可能要在幾年後才能公佈。

正因為如此,陸沉和穆知然才一臉的緊張。平時閒著沒事兒去找班主任套近乎是一碼事,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去,那個可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碼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