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接過那本薄薄的小冊子,只見封面上面寫著《大明皇家海軍規劃綱要》,二人頓時對視一眼,僅看這名字就知道不簡單,魯錦竟然專門為此編了一本綱要,可見其對海軍的重視。
翻開裡面第一頁是三幅彩繪的旗幟,分別是大明國旗和聖武軍軍旗,以及海軍軍旗,海軍旗為紅底,下面是藍白相間的海水波濤紋,上面是一個黃色的舵輪,舵輪正中間是一顆金星,再往下則是文字描述的具體編制方式。
海軍為聖武軍下的獨立軍種,設海軍總司令部,級別為方面軍級,主官為海軍總司令和總訓導官,兩人都是元帥軍銜,總司令下面還有副總司令若干。
海軍總參謀長,主管訓練和戰役規劃,以及海軍軍校,大將軍銜;
海軍副總司令,主管基地建設運維一人,大將軍銜;
海軍副總司令,主管艦船裝備規劃和建設一人,大將軍銜;
以上是海軍總部的領導班子,下面還設有三大艦隊,分別是北海艦隊,負責對馬海峽以北海域;東海艦隊,負責廣州以北海域;南海艦隊,負責廣州至馬六甲的南洋海域。
各艦隊設艦隊總司令部,級別為集團軍級,主官為艦隊司令,和艦隊總訓導官,兩人都是大將軍銜,其他的還有幾個副官,與總部類似。
艦隊再往下,則是分艦隊,也就是魯錦說的支隊,每個支隊裝備‘三等’以上戰艦十艘左右,支隊為正軍級,主官為上將軍銜,每個大艦隊至少下轄基地和分艦隊三到五個不等,最多不超過十個。
也就是說每個大艦隊至少要有三十到五十條主力戰列艦,最多一百艘,三大艦隊加起來就是100到150,最多300條戰列艦。
這個數量多嗎?當然不算少,和歷史上的英國皇家海軍差不多,英國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戰時期,可是擁有175條風帆戰列艦的,且這個數字只計算74炮戰列艦以上的船隻,更小的根本不計入統計。
到1815年的戰後和平時期,英國只保留了99艘戰列艦,畢竟帶英打完仗就立刻裁軍也算老傳統了,100艘左右也差不多是帶英這個體量的國家,日常運營能撐得住的數量,戰時需要可以臨時暴兵。
兩人一開始看這些編制和艦船數量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按照魯錦的這個規劃,整個海軍加在一起,也不過一百多條船而已,最多三百條頂天了。
而現在光是聖武軍那三個水師團,就有船隻數千艘,哪怕不計算桑世傑和繆友珍麾下的內河戰船,只計算白廣泰率領的那些海船,也足足有數百艘,遠比魯錦規劃的一百多條船多得多,這麼一看,好像改組後的海軍也就那樣。
但當他們翻開下一頁,看到所謂的五等艦劃分時,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只見上面寫著,一等主力旗艦,含三層貫通火炮甲板,裝備長炮100門以上,載員600到800人,用行省名命名;
二等艦兩層貫通火炮甲板,載炮九十門以上,用行省名命名;
三等艦兩層火炮甲板,載炮七十門以上,用府名命名;
四等艦兩層火炮甲板,載炮52門的快速巡航艦,用縣命名;
五等艦,至少一層火炮甲板,載炮40門以下,用於偵察和送信的斥候艦,用鎮名命名。
補給艦用湖泊名,登陸人員運輸艦,用山嶽名
二人看完再次對視一眼,心中大致粗略計算了一下,頓時直呼好傢伙。
夏煜見狀當即道,“陛下,若按這個編制,每個分艦隊都有十艘左右的三等以上戰艦,就按十艘來算,那豈不是說只一個分艦隊,就有七百多,甚至近千門重炮?
“一個大艦隊下轄三到五個分艦隊,那這一個大艦隊就有三四千門重炮?整個海軍,所有船加起來,重炮數量豈不是超過一萬門???”
當夏煜自己算出這個數字的時候,都忍不住嚥了口唾沫,這還只是按照最低標準的一百多艘船算的,如果三百艘呢?那豈不是要兩萬門重炮?這感覺也太離譜了。
現在的聖武軍只有八個禁衛師,也就是八個炮團,每個炮團64門炮,全加起來也不過512門火炮,就已經能壓著各路元軍和軍閥打了,可即便如此,全軍的火炮加起來,還不夠海軍一個支隊的一半,這海軍得有多逆天
魯錦聞言卻跟沒事人一樣不在意道,“對啊,一萬門炮很多嗎?就這你還沒算海軍各基地的岸防炮數量呢,像是一些重要的港口和海路要衝之處,將來還要設立岸防炮基地,用於防備可能的敵國海軍襲擊,當然如果能在外海就將敵軍解決掉那就更好了。”
“可是,可是就按每艘船700人計算,這海軍全加起來也至少有七萬人了,再加上那麼多火炮,這軍費恐怕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而且這麼多火炮,朝廷除了倭寇要防備之外,在海上還有什麼敵人需要這麼多炮來防備?”夏煜還是十分不解的問道。
魯錦聞言當即反問道,“那好,就算只防備倭寇,如果讓你來制定一個防備倭寇襲擾的方案,你準備用什麼辦法?需要多少兵力和物資錢糧?”
“這”
不等夏煜說完,魯錦就再次提醒道,“而且你別忘了,倭寇的襲擾範圍,從最北邊的遼東沿海,一直到瓊州府,都在倭寇的攻擊範圍之內,這萬里海疆,你準備怎麼防?難不成沿著海岸線修一條萬里長城?”
“.”夏煜聞言頓時就沉默了,沿著海岸修長城那肯定是隻有傻子才會乾的事,但如果在沿海各地設海防部隊,每支部隊再配幾條巡邏船,這樣倒是可行。
可問題是,中國沿海那麼長,如果處處都要設岸防部隊和巡邏船隻,那又需要多少兵力和船隻呢?真的會比魯錦規劃的海軍更便宜嗎?
在原歷史上,朱元璋就是那麼搞的,他在沿海設立了二十萬人的備倭衛,每個百戶所配一條小巡邏船,然而有個屁用,空耗錢糧,該防不住還是防不住。
就在這時,包毓主動接話道,“兵法有云,處處皆備等於處處無備,這是陛下前幾天才說過的話,與其在萬里海疆處處設防,不如組建一支能深入大洋的精銳,到敵人的家門口盯著。
“只要敵人一出家門,咱們就一棒子將他打倒,這樣只需要一個人就能盯住仇家,遠比讓全家人都守著自家院牆要好,那樣的話,自己家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民間也有句諺語,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陛下的那本速成兵法中也寫過,要爭取戰爭的主動權,與其處處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打到敵人家門口,讓敵人防著我們,這樣只需用很少的一部分力量,就能牽制更多的敵人。
“所以我支援陛下組建海軍的想法,至於軍費,又不是一下子就把錢全掏出來,就算全掏出來,造船造炮也需要不短的時間,熟練的炮兵和精通航海的人才也需要培養,咱們可以一年造幾艘,三年造一個分艦隊,十年建成一個大艦隊,積少成多,慢慢攢唄。”
啪啪啪——
魯錦聞言當即擊掌讚道,“包毓說的不錯,其實造海軍遠比守沿海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你守沿海只能被動防禦,倭寇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但造海軍主動出擊就不一樣了。
“多的不說,這三大艦隊只要能先建成一個,朕就有把握把整個倭國滅了!還防什麼防?
“而且海軍是可以深入遠海的力量,並不是說打完倭國就不需要海軍了。
“你們也都學了不少地理,看了那麼多輿圖,這大越國(安南),全國都在海邊,重要城池也全在沿海,蒙元從陸路徵安南,三次都沒討到什麼便宜,但如果從海上徵安南,那安南就會陷入我們防備倭寇一樣的境地,處處皆防等於處處無防,讓他防不勝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