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10章 望風歸附

朱亮祖雖然嘴上不承認自己好色,但身體卻很誠實,這貨最後竟然挑了八個女人回去,裡面既有元順帝的嬪妃,也有高麗宮女,魯錦大手一揮,全都給了。

不給不行,實在是小鐵鍋留下的女人太多了,後宮光是嬪妃就有四五百人,沒名分的宮女更是有近兩千之眾,說後宮佳麗三千可能有點誇張,但也離三千人差不多了多少,都夠開幾個紡織廠了

這麼多女人帶回去,怎麼安置都是個問題,讓魯錦一個人睡是肯定睡不過來的,而且都是小鐵鍋玩剩下的女人,再加上魯錦在南京的那個皇宮,說白了就是個臨時對付的前朝行宮,根本就裝不下那麼多宮人,哪怕是帶回去打掃宮苑也用不完,那還不如拿去賞賜功臣呢。

於是這兩千多嬪妃宮女,乾脆就被魯錦直接分了,這次參與北伐的將領人人有份,遼東和山西那邊,魯錦直接各自送了五百人過去,讓將領自己挑,他們挑完剩下的再賞給下面的基層軍官。

甚至就連文官這邊,上到李善長這個左相,下到奉天知府劉子賢,就連魯錦身邊的夏煜和包毓,也各自分了幾個,就這到最後居然還剩下一千多,魯錦準備全部打包帶回去,到南方再分一次。

與數量龐大的嬪妃和宮女不同,元廷太監的數量就少多了,只有五六百人,而且有八成以上都是高麗宦官,這裡面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樸不花。

這貨也是個高麗人,而且和奇皇后還是高麗同鄉,被安排貼身伺候奇皇后,替奇皇后掌管小金庫,官至榮祿大夫,資政院使,還和奇皇后、哈麻一起預謀逼宮篡位,是二人的重要黨羽。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有元一朝,除了這個高麗太監樸不花,幾乎沒有聽說過太監干政的傳聞,這是因為元朝有怯薛軍制度,跟在皇帝身邊做貼身內侍的,大多都是怯薛軍的人,尋常太監很難接觸到皇帝。

反倒是怯薛軍出身的權臣出了一大堆,燕帖木兒、伯顏、脫脫、哈麻,不外如是。

這說明干政的內侍,跟是不是太監沒多大關係,只要是能接觸到皇帝的,靠近權力中樞的,無論男女還是侍衛,都可能仗著皇帝的寵信干預政事,跟用什麼人無關。

所以想避免內廷干政,還得皇帝自己來管,而內侍干政大多又都是後來的皇帝主動放出去,用來制衡外朝的,所以這個事沒轍,純靠自覺,只要外朝的大臣跟皇帝爭權,那內侍干政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以後的話且不提,從元廷俘虜的這一批宦官,魯錦可沒打算全都留著,樸不花在那天處決奇皇后的時候就被殺了,剩下的高麗籍太監,魯錦準備把他們全部發配去挖礦,最後還有幾十個漢人和蒙古太監,倒是被魯錦帶了回去。

就這樣一直到了十月二十日,朱亮祖的二方面軍已經開始集結回撤,前鋒都已經抵達天津的時候,塞北前線的各路大軍差不多也已經就位了,關鐸和潘誠的144師順利抵達高麗東北面的雙城總管府。

得知大都已經被攻克,元順帝被俘虜,遼東全境和漠南的上都開平,都已被明軍接管的訊息,元廷封的雙城總管府達魯花赤李子春,很識時務的就選擇了歸順大明,至此雙城總管府也併入大明版圖,高麗這次再想跟原歷史上那樣向北擴張,幾乎就不可能了。

至於李成桂,嗯,他現在才十九歲,雙城總管府達魯花赤李子春就是他爹,歷史上這爺倆在元末時投靠了高麗的王顓,幫助高麗向北擴張,後來還篡位奪了半島的政權,然後才有了李氏朝鮮。

原歷史上也是李成桂帶兵殺死了關鐸麾下的中路紅巾軍,這下可好,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這下關鐸和李成桂又碰到一起了,只不過這回李成桂成了關鐸的手下,可謂造化弄人

與此同時,王顯忠的142師也進駐了遼東半島,白廣泰率領的水師,這次完成運輸部隊和糧草的任務後,也開始分兵進駐旅順,收到魯錦的命令後,又派了一支二十條船組成的分艦隊,載著糧食和物資南下繞過高麗半島,進駐高麗東海岸的雙城總管府,有了糧草和補給,關鐸在那裡的駐軍才能站得住腳。

另一邊,俞通海也從上都就近撤到了全寧駐紮,廖永安和徐達則是率領部隊從太原北上,佔領了河套和上都一帶的城池。

常遇春帶著第九集團軍正在向南撤退,不過回程時部隊行軍很慢,現在才走到太原。

等張德勝帶著115師和李旺的禁衛第一師來到大都坐鎮時,魯錦這邊也不再繼續等常遇春了,讓他從山西慢慢南下吧,魯錦自己則是帶著此戰抓獲的俘虜,跟著朱亮祖的二方面軍一起班師回京。

大軍向南回撤的路上,關於北伐的捷報也正在以露布報捷的方式向南方傳播,四路大軍一戰盡收山陝、河北,遼東,甚至還打到了漠南,將上都和應昌也收了回來,還俘虜了元廷君主。

大明才剛立國兩個月,就取得如此大勝,連帶著讓全國軍民計程車氣也跟著高漲起來。

魯錦南下回京的路上,就看到不少百姓在道旁駐足圍觀得勝凱旋的大軍,還有些百姓對著那些俘虜的元廷官員指指點點,一副大仇得報的模樣。

而等訊息傳到江南,更是讓那些心懷叵測計程車紳地主徹底絕望,魯錦佔領江南後立刻施行了階梯稅政策,還給民間借貸利息設定了年利20%的上限,雖然沒有直接奪了士紳的土地,可這一招卻直接打斷了他們的骨頭,逼著他們不斷的賣地分家析產,以此來逃脫重稅。

以前算作家中私產的奴僕,也被官府強制換成了僱工契約,每個月還得給奴僕發工錢,就魯錦這麼個搞法,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眼看這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江南的那些士紳地主們也蠢蠢欲動,可之前有三十萬聖武軍主力在江南壓著,他們什麼都不敢做,後來野戰軍主力雖然走了,可內衛軍卻留了下來,這內衛軍制度更狠,直接深入村鎮,來自各個村的內衛軍士卒全是朝廷的眼線,但凡那些鄉下土豪有半點動靜,都會立刻遭到官府和內衛軍的鎮壓。

殺雞儆猴幾次之後,土豪士紳徹底不敢動彈了,只能在魯錦的治下委曲求全,再加上聖武軍在前線連戰連捷,就更嚇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他們雖然不敢公然造反,但心裡卻對以前的大元無比懷念,蒙古人對他們可真好啊,只要給官府交夠賦稅,其他不管他們怎麼搞,元廷的官府都不管,這在鄉下當土皇帝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不少人心裡是盼著元廷能夠再打回來,把魯錦趕走,好讓他們重新奪回自家田產的。

但是現在嘛,元廷回來是回來了,不過卻是被魯錦俘虜回來的,連大元皇帝都成了俘虜,漠南的應昌都被朝廷奪回,他們這下終於徹底絕望了。

一些認清現實計程車紳,轉而開始積極配合官府的分地政策,之前一直寧願多交一檔重稅,也一定要把土地攥在手裡的人,這下也終於捨得分出來了,希望此舉能給自家子弟多爭取點政治分,為將來的科舉做官做好準備。

南方計程車紳如此,那些還未歸附之地的軍閥和地方勢力,這次聽到明軍北伐大獲全勝的訊息後,也紛紛獻表歸附。

就在魯錦渡過黃河,抵達徐州的時候,留守建康坐鎮中樞的馮國用,就給魯錦發來兩條好訊息,位於浙南山區的處州路,也就是麗水、遂昌、縉雲、龍泉、慶元、青田等地,來使獻表歸附。

處州路位於浙南山區,魯錦之前一直在努力爭取平原地帶,那窮鄉僻壤的處州就一直留著沒動,現在終於主動歸附,也只能算瓜熟蒂落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