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法妙啊!”
趙仲中雖然剛才也‘陣亡’了,但還是非常高興的讚道,等全軍推廣了這陣法,還不把左君弼打成孫子!
“魯兄弟確實是有真本事的,之前倒是俺小看了你,俺這人性子急了些,也不會說話,有得罪之處你莫見怪。”
一直沒什麼好臉色的廖永堅,見他終於拿出了真本事,也對魯錦作揖說道。
魯錦見狀連忙抱拳還禮,“將軍言重了,往後都是自家兄弟,有什麼見不見怪的。”
“對,還是魯兄弟會說話,以後都是自家兄弟。”廖永安見狀連忙插話,走到兩人中間一手攬住一人的肩膀,以示親近團結。
廖氏不僅是疍戶漁民,他們除了捕魚之外,也幫人拉貨搞船運,每次招攬生意大多都是廖永安出面,做事認真講義氣,情商又高,比那兩個兄弟強多了,可惜就是死得早。
魯錦突然想起了後來囂張跋扈,被朱元璋弄死的廖永忠,要是永安這個哥哥還活著,沒準能管管他,不然這個老么飄得太狠。
“魯兄弟,之前還不知你身世,伱可是什麼將門之後?”廖永安攬著魯錦的肩膀,突然問道。
這話一出,周圍的巢湖諸將也都看了過來。
“將門?”魯錦聞言自嘲道,“我祖父是個木匠,我爹是修橋鋪路的,我也學的盡是工匠之學,將門可不敢當,匠戶還差不多。”
“那你之前不是還說,這是家傳的練兵之法和陣法?”廖永安不解道。
魯錦突然神秘一笑,“你可聽說過魯班?”
“俺知道,魯大哥說的可是百工聖祖,公輸般?”
旁邊的俞通海突然跳出來插嘴,“《禮記·檀弓下》記載了他給魯王之母用機械下葬的故事,但魯王不允,《孟子》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篇中,也記載公輸子是舉世聞名的巧匠。”
沒辦法,魯班在古代的影響力就是這麼牛逼,哪怕後世儒家的不肖子孫天天喊著‘奇技淫巧’,但儒家的老祖宗卻幾乎都記載了魯班的大名。
在古代,你只要讀過四書五經,就不可能不知道公輸般。
魯錦見狀詫異道,“通海兄弟讀過書?”
俞通海抓抓頭髮,“俺囫圇讀過一些,認得些字,但讓俺跟那些秀才一樣寫文章,俺可寫不出來。”
“哈哈哈哈.”這話引起眾人一陣爆笑。
廖永安也笑著說,“俺雖沒讀過書,可也知道班門弄斧的典故,魯班之名,中國誰人不知?魯兄弟為何現在提起這個?莫非?”
“沒錯,公輸般正是我家先祖!”
“啊?”
“魯大哥竟是名門之後?!”
魯錦毫不猶豫的承認下來,這是他想了好幾天的事情。
不管是他手裡的汽車,望遠鏡,手電筒,還是其他的什麼東西,都需要一個理由才能拿出來,而不使人感到怪異,借用魯班這位神匠的名號那再合適不過了。
除此之外,他還需要一個‘名門之後’的身份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雖然作用有限,自稱布衣的朱元璋一樣當了皇帝,但‘名門之後’依然是個加分項。
當然,這都不是主要原因,一個古代工匠還算不上名門,但魯班的影響力巨大,還有最關鍵的一點。
有人說現代人崇古,動不動就說古代人多牛逼,這個觀點雖然不算錯,但魯錦覺得,其實古代人才是最崇古的。
儒家搞出什麼堯舜禹之類的五位聖王,宣傳之後讓後世帝王學習他們,拿著些先秦的古書反覆研究了兩千多年,這還不夠崇古嗎?而且歷朝歷代,每當朝廷出現嚴重問題,急需改革的時候,那些改革先鋒們總是要從古書中尋找理論支援,繼而興起一陣復古運動。
翻遍歷朝史書,復古基本約等於改革,也就是古人常說的‘託古改制’,這才是魯錦最大的目的。
他想的很簡單,借用魯班的名頭,搞科學啟蒙,科學教育,然後逐步開啟工業革命,提高生產力,讓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好一點。
不要讓中華文明在西方文藝復興這個節點,被西方超過,不要錯過大航海,為中華民族搶佔更多的生存空間和資源。哪怕將來自己的王朝滅亡了,也希望將來的漢人政權能更好,而不是被滿清這個野蠻的,假裝成封建的半奴隸半殖民文明取代,僅此而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