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他轉身欲走時,魯錦又叫住他。“等會,你記一下,安民告示裡要寫明白,以後廬州城就是咱聖武軍的地盤,我自領聖武軍元帥,今後這府衙暫設為聖武軍元帥府。
“還要寫上,咱是驅逐韃虜,恢復漢人社稷的義軍,是給老百姓做主的,不是殘民害民的暴元,讓百姓不要害怕,有識之士都可以來投軍。
“第三,韃子放的印子錢咱一概不認,所有借據一筆勾銷。
“第四,廢奴,今後咱聖武軍治下不許再有奴隸,誰家蓄奴的一律放還為民,沒有生計的咱給他分田落戶,不會種地的給他安排做工,還在別人家當僕役丫鬟的,也要換成僱工契約,主人膽敢阻攔的,老子就一刀劈了他!”
“是,小人謹記。”包衡記下魯錦的要求,這才告退而去。
等堂內只剩巢湖諸將,還有殷從道、葉升、張煥三人,他們這才繼續商量建軍之事。
“魯大哥,咱們以後就叫聖武軍了?這名字好聽,一聽就很能打。”俞通海高興道。
“對,就叫聖武軍。”魯錦點了點頭,朱元璋叫洪武,那咱就叫個聖武,非得壓他一頭不可。
“那咱們以後還頭裹紅巾嗎?”廖永安也問道。
“這個.”
魯錦考慮了下才說道,“咱們是藉著紅巾軍的名號才起來的,我建議以後還是配紅巾,可以稍作區分,但不能完全脫離。
“今後對外咱們還是紅巾軍,但在各路紅巾裡,咱們就是聖武軍,他們是頭裹紅巾,那咱們就臂纏紅巾,今後我軍將士都配紅袖箍。”
這個問題不大,對外還稱紅巾軍,就是為了和其他紅巾搞好關係,省的他們來打自己,諸將一致透過。
接下來還有編制擴大的問題,魯錦依然用的是師團營連排班,為什麼不用百戶、千戶、衛所那一套?這不只是戰術和名稱的問題,而是政治和制度問題。
歷史上大明為什麼後期軍隊爛的厲害?衛所制絕對要背大鍋。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衛所制的全稱叫‘衛所世襲軍戶制’!有人覺得爛的是軍戶制度,但魯錦覺得重點是那個“世襲”。
不管你這個制度剛開始多好,一旦失去了流動性,不能補充新鮮血液,定然會發生腐爛變質,比如軍戶田產被武將瓜分,士兵淪為武將的佃戶,武將變成地主等等。
所以魯錦就算建立大明,那也肯定不會沿用大明的戶籍制度和軍隊世襲制度,他是肯定要辦軍校的,管你是公侯世子,還是普通軍官,都得軍校畢業才行。
當然,烈士子女和勳貴子弟肯定會有一些優待,這是避免不了的,但軍校制度可以杜絕世襲,防止軍隊腐爛。
不世襲,你還搞什麼衛所?衛所制本來就是跟世襲配套的。
其次是戰術編組問題,班是10到12人,小旗也是10人,排是50人,總旗也是50人,連是200人,這個比百戶要大,但上一級軍官只需指揮四個人,戰場上能指揮的更加從容。
你覺得千戶是指揮十個百戶簡單,還是指揮四個連長簡單?再上面是營,八九百人,和千戶差不多,團也有三千到五千人,和明代的一個衛差不多,所以為什麼換個名字就打不了冷兵器戰術了呢?
然後是名稱問題,師旅團營這玩意本來就是中國的啊,班師回朝,雄師勁旅,團練,民團鄉勇,綠營,軍營,營盤,這可都是古代就傳下來的詞彙,說的好像現代憑空造出來的一樣。
西周時的周天子還有六個師呢,動不動就喊著不來朝拜上貢,老子就‘六師夷之’,帶六個師給你夷為平地魯錦用這套編制,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出戲,但古代人只會覺得他太復古了。
什麼殷商西周老掉牙的詞還往外整,不過這樣正好符合他公輸般嫡傳的人設,老子的兵法就是春秋時傳下來的,那我效仿周天子弄幾個師怎麼了?有本事你去咬紂王啊,你跟他說,別班師回朝歌了,咱改成‘班衛所回朝歌’,不然出戏魯錦和諸將商量了一個多小時,定下了大致番號,全軍番號為聖武軍,魯錦自領元帥,駐廬州,下面暫設幾個團,番號一律用數字,不準打將領姓氏旗,堅決防止軍隊私有化,加強軍事集權!
團上面暫不設師級,因為他們全軍現在加一起都湊不出一個師這次打六安由俞廷玉帶隊,帶三個營,打下六安後再就地徵兵擴建兩個營,共四個戰兵營,一個輔兵營,番號為暫編第二團,總員額4250人,俞廷玉為團指揮使,駐守六安。
廖永堅繼續統領水師船隊,這倆人歲數大了,讓他們先當團級指揮使,給他們個面子。
廖永安他們留在廬州跟魯錦擴軍練兵,為打下一個目標做準備。
就在他們商量的差不多的時候,包衡貼完安民告示回來了,身後還領了幾個工匠。
但還不等他彙報工作,又有士卒來報。
“將軍,華千戶到城外了,還來了個投軍的,那人叫徐用,他說他有一千鄉勇,要帶著兵來投咱們。”
魯錦聞言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他剛打下廬州城,趙普勝不會不開眼的來摘桃子吧?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可鬱郁久居人下!
包衡也注意到了魯錦一瞬間的表情變化,悄悄走到了還算熟識的葉升身邊,詢問一番,得知那華高就是彌勒教趙普勝的部將,也跟著臉色一黑。
儒生最是討厭這些邪教!隨即他眼珠子轉轉,之前沒表現好,被老闆鄙視了,現在這立功的機會不就來了!
老子剛投的新老闆,都準備梭哈了,你跟我說老闆頭上還有個老大?不行,我必須把他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