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6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追讀)

“此事必須嚴懲!否則無法警示後人。

“對友軍見死不救,救援遲緩,行軍散漫,若人人都如此效仿,今後作戰之時,誰還敢放心的將側翼與後背交給兄弟友軍?“必須狠狠懲處!”

魯錦站在上位黑著臉發怒,給張溫這件事定了性,還表露出要嚴懲的態度,讓在場眾人聞言一驚。

這別是打算直接把張溫殺了吧???

後堂的門廳處,張芸繡拉著朱壽的弟弟,也在悄悄偷聽,她之前已經聽說了大哥犯錯,可能要受罰的訊息,可現在聽魯錦的意思,卻有可能直接將大哥處死。

這可怎麼辦?張芸繡一下就急了起來。

華高跟著回來後,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此時也站在大堂一側,看著魯錦眼中目露殺機,要狠狠懲處張溫的樣子,原本還有所懷疑的他,此時也有些迷糊了。

難道他和趙普勝被伏擊,真不是魯錦暗中操縱的?不過好像也有道理,那康茂才一個淮西宣慰使,手握水陸大軍近兩萬的都元帥,朝廷封的大官,魯錦一個反賊頭子又如何操縱?

而且康茂才跟他們作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之所以到巢湖求援,不就是因為他們快撐不住了嗎?

那康茂才來次大的,似乎也說得通。

華高看著上面魯錦的表演,竟不由自主地幫他找起了理由.朱壽跟張溫關係最好,本來是打算看他笑話,等著魯錦揍他一頓的,結果見到魯錦一副如此重視的模樣,也笑不出來了,當即出列為張溫求情道。

“大帥容稟,從廬州至含山,近二百里,也算長途行軍,張指揮擔心進兵過快,會導致士卒疲憊,這才刻意壓制行軍速度,以免重蹈六安故事。

“再加上吾等對那康茂才不甚熟悉,他近來屢次與趙將軍作對,難保不會使出什麼伏擊之策,張指揮擔心中了埋伏,因此每到一處,必會哨騎四出,以做警示。

“後來果然不出指揮所料,若非那日我們走的慢些,搞不好先中埋伏的就是我們一團了,到時候恐怕趙將軍也難以救援.“張指揮雖然進兵遲緩,未能盡數接到趙將軍所部,但卻事出有因,還望大帥能饒他死罪,給他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魯錦聞言沒有說話,仍是黑著臉不表態,朱壽就這樣也跟著跪在中間不敢起來。

朱亮祖卻在一旁聽的嘴角直抽抽。

你求情就求情,扯上我幹啥?還什麼六安故事,不就是說的他朱亮祖把兵跑累了,被魯錦伏擊的事嗎?幹你孃,老子都已經投靠過來了啊,這事還能不能翻篇了?!

廖永安此時也神情複雜,趙普勝的突然死亡,讓他心中壓力頓消,本來他還在發愁,趙普勝回來如果和魯錦爭權,到時候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局面,還不知會鬧成什麼樣子。

搞不好直接把聖武軍整散夥了都有可能。

魯錦這樣強勢的人,可不會甘當人下,到時候他說拉一票人單幹,誰還能攔著他?有多少人會跟著走?現在趙普勝一死,一切麻煩都消失了,對他們整個勢力而言,應該算是好事,可現在如果為了趙普勝的死,再殺一個自己人,豈不是做了賠本生意?

想了想,廖永安也出列來到堂中,單膝下跪為張溫求情道。

“大帥容稟,末將也仔細詢問了事情經過,張指揮擔心中了敵軍埋伏,因此行軍過於謹慎了些,雖是進兵遲緩,卻也不能算是大錯。

“更何況,我聽聞張指揮得知趙將軍所部遇襲後,立刻命令全軍跑步前往支援,更是派出葉、鄭二將,率騎兵先行,觀其言行,並無見死不救之態。

“還望大帥三思,若真因此事殺了張指揮,是否處罰過於嚴苛了?”

楊璟見狀,也跟著出列求情,當即跪地抱拳道,“請大帥三思,給張指揮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在場的指揮使總共就四個,張溫犯了事,廖永安和楊璟都給他求情,就剩朱亮祖還在旁邊站著了。

這,朱亮祖當下一陣為難,因為張溫這事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在這之前,他甚至都不認識張溫是誰,但他現在也是團指揮使,魯錦手下一共就五個。

若這次他不出面求情,那以後萬一自己犯了事,會不會別人也不給自己求情?

反正求個情就一句話的事,也沒什麼損失,還能結個人緣,何樂而不為?想到此處,朱亮祖也跟著跪了,抱拳道,“請大帥三思,那康茂才屢屢針對趙普勝,逼得他不得不找我們求援,難保不會是什麼圍點打援之計,張指揮行軍謹慎一些,俺認為沒錯。

“雖然沒能接到趙將軍,但也罪不至死。”

魯錦見大家都表了態,這才緩了緩說道。

“你們沒搞清重點,重點是什麼?不是死了個趙將軍,諸位都是統兵一方的將領,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將軍難免陣前亡,死了也只能說命不好。

“我在意的是,伱們不把友軍兄弟當回事的態度!

“我知道,這也是我聖武軍初創之故,各部將領之間還不熟悉,你們好好想想,若是你們真把友軍當成兄弟袍澤,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嗎?

“廖永安你說,如果是你兄弟廖永忠求援,你會在路上磨磨蹭蹭嗎?即便擔心會有埋伏,那也是哨騎四出,謹慎的快速行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