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6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追讀)

廖永安聞言瞬間沒話說了。魯錦卻又道,“朱壽你說,如果是張溫求援,你會在路上走走停停嗎?便是前方有層層阻擋,老子也要殺出一條血路救回兄弟。

“這就是態度問題!”

眾人聞言都不敢再出聲求情,但依舊跪在那裡沒起來。

魯錦又緩了下,終於給自己找了個臺階,說道。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你們,我這個主帥也有過錯。”

嗯?!

眾人聞聽此言,全都看向了魯錦。

魯錦趁機說道。

“未能明晰軍法軍規,就是我這個主帥的責任,正好你們今天都在這,我就明確的說一下,今後我聖武軍內部,施行任務軍功制,不以攻城拔寨,戰場斬首為首功。”

眾人聞言全都面面相覷。

魯錦也終於露出他的真實目的。

任務軍功制,並不是現代獨有的,其實歷史上大明剛建國的時候,從洪武朝到永樂朝,全都不計‘首功’,也就是不拿腦袋算軍功。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只要把人頭算軍功,肯定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殺良冒功的行為。

將領領軍在外,你又不可能隨時監控每一支部隊.朱元璋怎麼定軍功的,魯錦不太清楚,但他記得朱棣五徵漠北的時候,給士卒將領下的賞格是,破陣算什麼功,斬將奪旗算大功,殺穿敵陣、透陣而出算奇功,奇功可以封爵位!以此來激勵將士用命拼殺!

這其實就算任務軍功制,只不過這種記功方式有個缺點,那就是你這個有資格記功的人,得出現在戰場上,隨時能看到各個將領的表現,你才能記功。

為什麼後來從這套記功體系,變成按人頭算功了呢?

因為文官掌權了唄,你讓他們上戰場記功,開什麼玩笑?還是在家數腦袋更安全。

而且腦袋有實物,古人還總結出一套驗首級的方法,只要沒有腐敗,首功勉強也可以維持,但有腐敗的話,那就另說了.楊璟是讀過不少兵書的,聽到魯錦這麼說,當即問道,“大帥,何為任務軍功制,若不論斬獲首級,如何論功?”

魯錦這才解釋道。

“我們是義軍,是要掃平亂世,保境安民的仁德之軍,而不是暴虐嗜殺之軍,若以首級論功,就不說殺良冒功這種惡劣行為了,恐怕戰場俘虜的降兵,也活不下來一個。”

楊璟聞言點了點頭,當初白起坑殺40萬趙軍,很難說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秦軍將士需要腦袋來記功,你不把他們都殺了,我怎麼進步啊?魯錦繼續解釋道。

“因此我決定使用任務軍功制,凡戰爭之事,其實就那幾種任務,對壘摧陣,攻城拔寨,要地駐守,奔襲尾擊,馳援友軍,共五種任務,再以敵我多寡,任務完成幾分來記功。

“如馳援友軍,救援得利算什麼功?救援遲緩,導致友軍出現重大損傷,又該如何處罰?”

頓了下他又說道。

“張溫之事,也怪我之前沒有明確獎懲制度,兵法雲,不教而誅謂之虐,既如此,這次就先免了他死罪。

“但以後軍法明晰後,誰再敢坐視友軍遇險,救援不利,那就勿謂言之不預也了。”

“是!”諸將頓時應諾領命。

魯錦這才又說道。

“張溫救援遲緩,致使趙將軍所部險些全軍覆沒,念在其初心不壞,此前又無定例,這次免其死罪。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否則恐諸將不當回事,撤去其團指揮使職務,暫任一團的千戶營長,一團指揮使由朱壽接任。

“笞一百,令其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謝大帥饒命之恩。”張溫立刻跪在地上咣咣磕頭。

今天還有一章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