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用表情複雜,連忙施禮道,“主公真聖君也!”“好了。”魯錦擺擺手,示意他們打住,又說道。
“明日將此卷,跟這批註一起公示,這閆士國,當點為頭名。”
李善長這時也跟著問道,“那主公打算讓其擔任何職?”
“廬州知府!”
廬州知府可不是小官,魯錦現在就這屁大點地盤,廬州是他的核心大本營,這個地方的知府,就相當於京兆尹了,位置何其重要?
由此也能看出,魯錦對這篇文章的喜愛程度。
翌日晌午,巳時初,上午九點,包衡帶著人準時出現在崇文館,將寫在紅紙上的榜文貼出。
看著圍過來的考生,包衡當即說道。
“大帥有令,此榜只錄四十名,可直接授予官職,榜上有名者,稍後請到元帥府報道,未上榜者可參加今日下午的武試。
“不願參加武試者,也可在崇文館中自學,或去各司當觀政吏員,若有功勞則可錄為候補官,待有缺時即可授予官職。”
等包衡說完,崇文館的考生們呼啦一下就圍了上來,四十人的人名很快看完,頓時一陣唉聲嘆氣和欣喜之聲。
胡惟庸在人群中掃了一排又一排,終於在第三十多名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禁長舒一口氣,錄上了!
再一看前三名的名字,閆士國,李飲冰,許濟川,這都誰啊?
當即就聽人群裡有人問道,“閆士國是誰?”
“閆士國,閆兄可在?”
“別喊了,剛才人家就被請去元帥府了。”
“.”
“此人有何才學,竟能名列榜首?”
“那不是有試卷公示嗎,你自己去看唄,我剛才看了眼閆兄的文章,人家寫的確實出彩!
“不過和大帥一比,還是差了些,大帥的批示那才叫文采斐然,豪情萬丈,心繫萬民,真仁君英主也!”
不少人聞言全都圍了過去,擠在一起品鑑文章。
胡惟庸也湊過去看了看,發現閆士國的刑律題也就平平無奇,真就只列了二十條律令。
勸農題也無甚出彩,無非編戶齊民,修繕水利,讓善耕者去傳授耕作技藝等等老生常談的內容。
守城題也是四平八穩,編保甲,揪細作,儲備物資,堅壁清野,安撫人心,這些守城注意事項,稍微有點見識的差不多都懂。
直到公文寫作,胡惟庸終於發現自己和閆士國的差距了。
魯錦讓從敵情,災情,民情中任選其一,寫公文報告一篇,胡惟庸挑的民情,然後瞎編了一個,裡面還盡是拍馬屁的內容。
閆士國也選的民情,然後人家真就寫了個報告。
他從無為一路過來,遇到許多因戰亂災荒,流離失所的百姓,還碰到了討飯的沐英母子,因此他在民情報告中建議儘快編戶齊民,安置流民。
對於鰥寡孤獨者儘量救濟,應該拿出少許錢財辦幾所養濟院,如果財政緊張,也可以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那些人做,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
只憑此一篇公文,兩人的差距就一下子拉來十條街,一個只會報喜不報憂,溜鬚拍馬,另一個是真的在體察民情,言之有物,這伱怎麼比?算數不提,本來就沒多難,策論題也是看的胡惟庸牙疼不已,都是論述‘何為國’,他自己是從禮法制度解題,說元廷是蠻夷,不懂中國禮制,沒有君臣之道,所以天下大亂,魯錦守禮,所以魯錦該得天下。
閆士國是從‘國緣何而來’解題,說了國家的四種職責,然後說元廷沒有做好國家的職責,因此失了天命,魯錦有德,接過了國家的職責,所以魯錦該得天下。
這兩篇文章真的沒法說誰的更好,只能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沒有暗合元帥的心意吧。
再看魯錦的批示,頓時讓他一驚,短短几行字,有引用孟子,荀子,陸游,還有許多應該是魯錦自己的名句,這一看就知道大帥肚子裡是真有貨啊!
可不是劉福通,徐壽輝那等武夫文盲可比,大帥是讀過書的,你們千萬別小看他,不然沒你們好果汁吃!
其實稍微懂點腦子的人,從昨天魯錦出的題,就能看出魯錦有沒有貨了,只不過他們才剛來,不確定那些題是魯錦自己出的,還是別人幫忙出的。
胡惟庸嘆了口氣,這運氣啊,真的沒法說,不過好在也被錄上了,三十多名當縣令應該是費勁了,但是當個主簿應該不難。
先慢慢熬吧,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時候,現在不過一路之地,等拿下一省,說不定都當上知府了,拿下半壁江山,行省官員也並非不可,等平定天下,說不定就能直入中樞,將來大有可為!胡惟庸就這麼安慰著自己,才跟著其他人去了元帥府報到。
這是昨天的,今天的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