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47章 歸

毛德祖沒讓劉道規失望,淅川一戰,在香爐山設伏,不僅擊敗了苟林的五千步騎,還乘勝追擊,以一千五百騎兵突襲從弘農郡趕來的姚文宗四千援軍。

前後斬首四千餘眾,俘虜一千三百人。

中原未戰,淅境兵動,淅川位於關東關西的咽喉之處,古稱丹陽,歷史上,楚國以此地為起點,開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後統一五十多個小國,成為南方霸主。

毛德祖佔據淅川,就能切斷從關中趕來的援軍。

左路郡的王鎮惡攻破了新野,宛城守軍一見到“劉”字旗號,便開城投降,但鄧、樊二城一直拿不下。

這兩城是襄陽在漢水之北的支點,城池堅固,糧草充足。

王鎮惡的一萬五千人馬在沒有攻城器械的前提下,對城池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劉鐘的水軍切斷了襄陽與樊城之間的聯絡,襄陽已經成了一座孤城。

“該我們出手了。”劉道規算算時間,還有三個月就到一年之期。

襄陽沒有拿下,西面的夷陵也沒有攻克。

“末將原為先鋒!”劉遵一本正色的請戰。

“這一戰我們不攻城,攻心,傳令,將江陵繳獲的錢帛、糧食堆在城下,給城中傳話,只要願意過來,既往不咎,每人分田四十畝,賞錢五緡,糧三石。”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比起士卒流血犧牲,劉道規更願意砸錢糧進去。

反正這些錢糧都是從桓氏手中繳獲的,花出去也不心疼。

劉遵睜大眼睛,“這樣也行?”

“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殷仲文何在?立即以朝廷的名義寫一封討賊檄文,勸城中軍民撥亂反正。”

劉道規現在代表朝廷,正統和大義該用就要用。

“領命。”殷仲文提起筆就寫。

不到一炷香功夫,檄文已成。

“正朔所在,神州禹甸,衣冠禮樂承自三代;洛陽舊都,鐘鼎彝器猶存周制。爾輩中夏子弟,雖暫陷賊營,豈忘父母之邦?桓賊僭號,不過逞一時之兇厲;晉祚綿長,實系天地之正統。

今王師已復江漢,樓船萬艘蔽江而下。若執迷不悖,待天兵壓境,必致玉石俱焚。若開城迎接王師,皆有分田之賞。

城中老幼無辜,何忍鋒鏑加身……”

劉道規看到一半就合上上,這種文縐縐的檄文士卒和百姓根本看不懂。

殷仲文文采雖好,但畢竟是高門出身,有些不沾地氣。

劉道規索性取來紙筆,自己來寫。

“驃騎將軍奉皇帝詔令,曉諭城中士民:若為晉人,則出城以迎王師,若從賊抗拒王師,破城之後,夷滅三族!”

字越少,事越大,也就越威嚴。

說的越多,反而顯得心虛,城中守軍心底比誰都清楚,只憑一個襄陽是鬥不過朝廷的。

這道檄文雖短,卻恩威並濟,以劉道規的聲威作背書,威懾力十足。

殷仲文嘆了一聲:“驃騎將軍文武雙全,仲文不如也。”

劉道規斜了他一眼,“這等廢話以後少說,汝不缺才幹,心思用在實事上。”

殷仲文一拱手,“屬下受教……”

劉道規仔細看了一遍檄文,覺得還是缺點什麼,“速派人去淅川,取回秦軍的首級和俘虜,拿給城中守軍看看!”

空口無憑,這年頭任何事都要沾點血才會有說服力。

桓謙最大的依仗是姚秦,現在苟林和姚文宗的援軍都被擊敗了,斷了他們的念想。

不數日,首級和俘虜乘船順流而下。

一顆顆堆在襄陽城下,面孔朝著城牆,秦軍俘虜們舉著破碎的旌旗,站在護城河邊。

另一邊堆著一車車的錢糧,劉遵帶著千餘大嗓門計程車卒朝城中呼喊:“秦軍已敗,襄陽已是孤城,驃騎將軍網開一面,限期三日,開城投降,三日之後,大軍攻破城池,雞犬不留!”

城上一片沉默,城下的北府士卒卻沸騰了。

殺戮也是人的原始慾望之一,士卒們連續出征,心中積滿了戾氣。

“放!”劉懷敬大喊一聲。

一排弓箭手上前,將勸降的檄文射入城中。

之後,三千多名西府新軍上前,以荊楚方言朝城中大喊:“兄弟們,驃騎將軍說的都是真的,我等已經入了朝廷軍籍,分了田地,還是上等的水田!”

“不要再為桓家賣命了,朝廷在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輔佐下,已經中興。”

“你們為桓家賣命,都是逆賊,死了連祖宗都跟著蒙羞!”

城外喊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激動。

能被選入西府新軍,必然是經過思想改造的。

而且劉道規也沒有虧待他們,田地、宅邸、例錢,一樣不缺。

北府軍入江陵也是秋毫無犯。

不過城上並沒有多少反應,桓振提著刀在城頭大喊:“雕蟲小技,我桓氏經營荊襄五十餘載,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桓家的,誰敢反!”周圍楚軍彷彿老鼠見了貓一樣,滿臉懼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