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48章 爭

此時城中依舊混亂。

即便到了這種地步,還是有不少桓氏的死忠,在城中放火,製造混亂,拖延北府軍。

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捲入廝殺之中。

黃昏時分,北府軍才平定城中的騷亂和廝殺。

桓謙和桓振不知所蹤,不過他們的家眷全都被俘了。

到了深夜,孟幹之和一眾斥候全身血泥前來稟報:“桓謙和桓振從西城出逃,竄入沮水,不知所蹤。”

沮水時襄陽西面的一條大河,是長江支流,溝通漢水,綿延在大巴山之東,所經之地,多為深山老林,地形複雜。

兩人都是地頭蛇,往裡面一鑽,神仙也找不到。

“跑了就跑了,襄陽已克,他們還能如何?”劉道規安撫眾人。

主要還是攻城兵力太少,無法包圍全城,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桓謙別的不說,逃命本事相當不錯,當初在會稽當會稽內史,正逢妖賊作亂,他見勢不妙,拔腿就跑,躲過一劫,後覆舟山一戰,他扼守覆舟山東北面的東陵,也是掉頭就跑,避免了全軍覆沒。

想捉住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襄陽拿下,劉道規連夜張榜安民,將府庫中的錢糧拿出來,賞賜全軍。

每人分到不下十三石糧食,還有錢帛等物,也就沒了屠城的心思。

即便大賞全軍,府庫中的錢糧也只用去三分之一。

桓氏經營幾十年的地盤,果然非同一般。

劉道規索性繼續施恩,城中每戶人家,分糧五升。

歸降的楚軍,按照之前約定,每人賞錢五緡,糧三石。

一時間到處都在歡呼“驃騎將軍”。

桓氏爪牙被一個個搜出,送至軍前,除惡務盡,這時代規則便是如此,自己若是落入他們手中,也好不到哪去。

劉道規沒任何猶豫,下令處死。

長刀落下,人頭滾落。

城中為之肅然。

襄陽攻破,江北的樊、鄧二城也堅持不下去,開城投降。

半個月內,襄陽、南陽二郡悉平。

桓氏只剩下長江上游的宜都郡。

毛璩圍攻大半年,依舊沒有攻克,主要是因為此郡連著黔中,山重水複,極難攻克。

司馬遵下獄論罪,毛璩果然不敢輕舉妄動。

他沒起兵造反,劉道規也就坐鎮襄陽,隔岸觀火,順便上表朝廷,為毛德祖請封雍州刺史,劉鍾荊州刺史,還建議朝廷從荊州析置湘州,以王鎮惡為湘州刺史,鎮守長沙。

吃到嘴的東西,劉道規也不打算吐出去了,否則對不起陣亡的將士,以及浴血奮戰的諸將。

西府已經歸順,不可能拱手讓給劉毅。

不過奏表送上去,並未得到詔令,只有劉穆之的一封密信,說是左僕射孟昶、中書令謝混、尚書右丞皮沈等人一致推舉劉毅為荊州刺史。

殷仲文道:“定是朝中有人忌憚將軍權勢,欲以劉毅分之!”

“劉毅也配爭搶荊州刺史?”劉道規不屑一顧。

殷仲文意味深長道:“將軍攻破桓楚,軍威赫赫,屬下以為,當此之時,當收斂鋒芒,藏器以待天時。”

言外之意,劉道規心知肚明。

滅了桓楚,收復荊襄,風頭太甚,這天下畢竟還沒姓劉。

但荊州不同於其他州,是西府所在,控制長江上游,乃江左司命之所在。

“別的地方可以讓,唯獨西府不能讓,必須捏在我手上,如今北府西府精銳,六成在我手上,該收斂鋒芒的是他們!”

劉道規斷然拒絕。

如今整合了西府軍,手上精銳不下五萬,這個時候韜光養晦,誰會信?權謀的本質是實力,該妥協的是他們,而非自己。

這個時候若是退一步,別人不會偃旗息鼓,反而更加肆無忌憚。

關鍵,手下將士會怎麼看,新建的西府軍會怎麼想?“荊襄心向朝廷,朝廷若有詔令下來,將軍何以自處?”殷仲文意有所指。

鬥爭無處不在,劉道規也不能置身事外。

“那就將根紮在西府,分田!”

攻佔荊襄容易,想要長期治理非常難。

北府西府的地域之爭持續了數十年,絕非一朝一夕能彌合的。

劉道規只能從根源上做起,不僅給投降楚軍分田,還給百姓分,收取軍心民心。

“將軍不置私產?”殷仲文滿臉驚訝。

上至司馬家,中有士族豪強,下至寒門濁吏,無不想方設法擴大自家的田地,天下但凡富裕一些的郡縣,如廣陵、東海、會稽等郡,不是司馬家的封邑,就是士族高門的領地。

劉道規現在是驃騎將軍,兵權在握,按這時代的規矩,應該接掌諸桓的田產僮僕,大肆圈佔土地,蓄養家奴。

“天下為公,我要私產何用?”劉道規的興趣不在這些東西上,而是北伐。

殷仲文心悅誠服,“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將軍雄才大略,非為外人道哉。”這廝一直有意無意在鼓動和暗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