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規心中異常欣慰,八幢這麼發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將近五十多名俘虜,都是青壯,大多一副木訥忠厚面相,想來也是經過篩選才帶回來的。
毛德祖拱手道:“回稟參軍,這些俘虜當年也是流民,南下後被賊人所擄,為了活命,不得不屈身從賊,如今皆已棄暗投明,願入參軍麾下為僮僕。”
僮僕就是蔭戶,與家奴無異。
山上賊寇並非全都罪大惡極,有很多也是活不下去的人。
“你等願意歸順否?”劉道規心中暗贊毛德祖會辦事,其實自己當初走投無路,也準備佔山為王。
“只要能有一碗飯吃,願為參軍效死。”
俘虜們全都跪在地上,模樣說不出的可憐。
“從今往後,你們便是我家僮僕。”
僮僕跟部曲一樣,都要依附劉道規。
江左很多失去田地的百姓,主動依附士族高門,這是這個時代的規則,劉道貴無從改變,如果沒有僮僕這層身份,這些俘虜反而心中不安,沉不下心來。
每個規則都是約定俗成,不是劉道規能輕易改變的。
這年頭活下去比什麼都強。
“多謝主人。”
俘虜們聲音都輕鬆了許多。
幢兵們休息了一晚,第二日重新出徵。
尼丘山和蒙山只是泰山餘脈,橫亙在青兗徐三州之間,方圓八百里。
中兵和幢兵最多隻推進到蒙山,北面的泰山形勢不明,地形不熟,也就沒有冒險。
那邊的賊寇動輒三四千餘眾,不是現在劉道規能撼動的。
不過即便如此,收穫極大。
前前後後一個多月,劉廣之、劉遵、劉鍾、劉黑羆、毛德祖輪番北上,俘虜青壯六百餘眾,解救婦人孩童一千三百餘眾。
劉道規的僮僕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七人,正式躋身一方小豪強。
收穫的錢兩千五百緡,糧食一百七十石,布帛一千三百匹,金銀一斤七兩餘,牛馬牲畜三百多頭,其他的釜碗瓢盆、破衣爛衫上萬。
這還是士卒們交上來的,山上這麼多賊寨,不可能只有這麼點家當。
北府軍貪墨的都是金貴之物,價值多少,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反正每個人見到劉道規,都恭恭敬敬的彎腰拱手,別提多客氣。
“回去以後別再到處招搖,悶聲發大財,心知肚明既可。”劉道規苦口婆心的叮囑。
“參軍放心,我等回去一字不提!”老卒們拍著胸口保證。
話還沒說完,又一臉嬉笑的問道:“如今大破賊寇,不知何時回返廣陵?屬下等已有兩月不曾見家中父母妻兒,甚是想念……”
“秋收之後再說。”一看到他們這架勢,劉道規就知道自己剛才的話白說了。
要怪只能怪自己官職品級不高,沒有兵權在身。
如果能爬到桓弘的徵虜將軍之位,就不用瞻前顧後,可以放心整肅軍紀。
以前想都不敢想,但現在實力膨脹,野心也跟著增長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