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42章 桓

也就是說,現在的巴蜀是毛家的地盤。並且已經經營了二十多年,劉裕起兵反楚,毛璩聯合武陵王司馬遵,共同起兵反桓,拜徵西將軍、散騎常侍。

如今他們也來插一腳,明顯是來搶功的。

江陵雖然拿下了,但襄陽、長沙、武陵、宜都、臨賀、始興等重鎮。

巴州益州寧州都在毛家手上,荊州治下的天門郡也在他們手上,若是在吞下這些城池,便與蜀中連成一片,勢力比江左還要強大。

而且毛家本就是西府出身,當年追隨過桓溫、桓豁,天然容易被西府勢力接受。

劉道規道:“煮熟的鴨子,不能就這麼飛了,劉遵聽令,再率兩百騎兵,務必堵住桓玄。”

毛璩既是西府的人,還支援司馬遵,與北府不是同路中人。

“若是遇上毛家的人,該當如何?”劉遵睜大眼睛。

劉道規翻了一個白眼,“我沒見過毛家的人,只知道遇上逆賊,除惡務盡!”

“領命!”劉遵嘿嘿笑了兩聲,轉身跨上戰馬,帶著兩百騎向西奔去。

不過他的人馬還未出城,毛德祖就帶著桓玄、卞範之等人返回。

“屬下幸不辱命!”

“德祖真大將也!”劉道規大喜,生擒桓玄,這一戰完滿終結。

劉裕許下的一年之期,不到兩個月,桓楚就覆滅了。

雖然還有很多城池沒有攻克,亦有很多桓氏餘黨在外,不過大勢已定。

“桓兄別來無恙?”劉道規走到囚車之前。

“終究還是敗在你兄弟二人手上,此乃天意,非人力可改。”桓玄縮在囚車中,滿臉落寞,卻並沒有求饒。

“或許吧。”劉道規懶得跟他爭辯。

爭辯也沒有意義。

桓玄沉默稍許後道:“可有五石散?”

“有。”劉道規令人取來,怕他自盡,只給了三顆,“送下去,好生看管,不可慢待,來日押解建康。”

無論如何,桓玄也算是個人物,其父桓溫有功於華夏。

雖然敗了,但該給的體面不能少。

“領命!”劉懷默應了一聲。

囚車將要推走,桓玄忽然笑了起來,眼中帶著稍許鋒芒,“阿規,你營救皇帝,掃平荊襄,還俘虜了我,立下如此大功,豈不搶了寄奴的風頭?”

周圍軍將眼神忽然異樣起來。

桓玄皇帝當的不怎麼樣,但內鬥卻是看家本事,挑唆水平也是一流。

士族高門中內鬥更加殘酷,桓玄也算耳濡目染。

劉道規平靜道:“此事就不勞足下多慮了,我的就是兄長的,兄長的也是我的!”

桓玄目光如炬,“看來你不怎麼知曉寄奴秉性?何謂猛虎?他一直在利用你,你卻矇在鼓裡,在權柄面前,休說是手足兄弟,便是父子亦兵戎相見!”

“你以為我是任人拿捏的魚肉不成?足下先擔心擔心自己吧,押下去。”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便拭目以待!哈哈哈——”

也許是五石散的藥性上來,桓玄癲狂大笑。

拿下江陵並不等於攻佔荊襄,劉毅和何無忌仍沒能攻破武昌,桓謙、桓振退守襄陽,此外還有桓希佔據梁州。

桓氏勢力遍及荊襄。

劉道規立即令劉鍾率軍南下,攻打大江之南的南鄉、長沙諸郡,王鎮惡攻打長江上游的宜都、宜昌、夷陵等城。

毛德祖率軍北上,佯攻襄陽。

荊楚大地,自東吳起,就修建了一系列的要塞和堅城,以宜昌和襄陽為最。

宜昌就是東吳時的西陵,位於大江之南,居高臨下,俯視江漢大地。

至於襄陽,從古至今便是重鎮。

當年苻堅伐晉,派太子苻丕、武衛將軍苟長,尚書慕容啼率步騎十七萬人攻襄陽,鎮守襄陽的朱序手上手上只有萬餘人馬,卻能屢次出擊,大勝而歸。

即便外城丟失,仍堅守中城,抵禦秦軍一年之久,後因叛徒出賣,裡應外合,方才攻破了襄陽。

劉道規手上的這兩三萬人馬,缺少攻城器械,很難攻陷襄陽。

而桓謙也不是桓玄,身為桓衝次子,聲望、才幹都不差。

桓玄稱帝期間,只知吃喝玩樂,軍政大事全靠桓謙維繫,雖不見得多出色,卻也能撐住場面。

劉鍾攻打南鄉、長沙諸郡頗為順利,西府軍稍作抵抗就投降了。

但王鎮惡被擋在夷陵城下。

此城與宜昌隔江相望,一南一北,互為犄角,還有蠻軍相助,守將正是桓玄的堂兄,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桓石康。

王鎮惡手上八千人馬,能自保不就不錯了。

北面的毛德祖一千五百騎佯攻倒是順利,但也沒有佔到大便宜。

覆舟山之戰,各路楚軍被劉裕擊敗,桓謙見勢不妙,直接率領部眾逃回襄陽,早早就堅壁清野。

桓玄覆滅,反而解開了桓氏子弟身上的束縛。

桓氏這麼大一個宗族,不可能全是酒囊飯袋。

自桓溫時代起,經營荊襄五十多年,根基之深厚,超過外人的想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