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錦衣衛開始鎮壓朝堂

第581章 你的計劃很好,但我要了!

“我們只要吃掉那些額外進攻我們的籌碼,就能把大明寶鈔的價格牢牢撐住。”陳心堅看著裴元那霸氣豪邁的模樣,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在迴響。

裴千戶強無敵!

好在陳心堅也沒忘記提醒裴元一句。

“千戶,要是大明寶鈔真開在一貫寶鈔兌換一文的價格以上,只怕那些人會忍不住賣掉的。這可是五倍以上的利潤。”

“陸誾和蕭韺這些人或許能和千戶同進同退,但是像李士實那樣的傢伙,肯定會以寧藩的利益為先。”

“真到那時候,千戶的這個抵抗壁壘,說不定就會動搖了。”

裴元聽了哈哈一笑,絲毫不以為意,“無妨的,賣就賣吧。”

“只要他們的成交價格在我的防線之上,就不會對我造成影響。這些寶鈔每交易一次,就重新鎖定一次價格。李士實、蕭韺這些傢伙賺了幾倍的利潤跑了,但是新接手的人,可一枚銅板都沒賺呢。”

“而且他們的成交價格越高,接手的人,低價賣掉的意願也就越低。”

裴元說著,還特意提了一句。

“我也可以告訴你,一貫寶鈔兌換一文的價格,很可能還遠遠低估了。就算回到正德五年的價格,一貫寶鈔兌換兩文,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市面上很多存留的大明寶鈔。”

“只不過,從很多年以前,寶鈔的價值只能用在交商稅上。所以很多寶鈔,都是在向幾大稅關流動的。”

“如今最容易獲取寶鈔的幾處地方,都被我們大肆收購過了。就算跑去其他地方收購寶鈔,想要短時間完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再說他們收集寶鈔的速度,肯定跑不過訊息傳遞的速度。有這個時間差,說不定,等他們的人到了地方,寶鈔大漲的訊息和最新的價格就已經傳遍了。”

裴元總結道,“說到底,寶鈔的價值不在紙面上,而是在大家的心裡。如果大家都認為一貫寶鈔值兩文錢,那一貫寶鈔就是兩文錢了。”

裴元有信心,打完這場硬仗之後,自己的盟友能賺到盆滿缽滿的白銀,而自己在維持著幣值的情況下,也能重新將手裡的白銀換成寶鈔。

等到這場大戰塵埃落地,大量的寶鈔被套牢在一個較高的成交價位,大明寶鈔的商稅需求,最終會讓陷入戰後平靜的寶鈔緩緩升值。

裴元喃喃道,“等到那時候,就該面對最大的麻煩了。”

——天子增發寶鈔的貪婪野心。

至於之後這些寶鈔,能不能再次爆拉和兌現,就等朱厚照掌握軍權後,王瓊掏出一條鞭法來了。

對手裡的白銀和寶鈔是從哪裡賺來的,裴元並不在乎。

這場戰鬥只區分兩種人,站在裴元這邊的,和站在裴元對面的。

裴元盤算著能站在自己這邊的人,不禁有些犯難,“谷大用手裡錢不少,畢真也願意和我同心協力。有這兩人,應該也能解決幾萬兩銀子的配額。”

“剩下的錢,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寶鈔升值,對邊軍和各地衛所是最有利的。

因為朝廷的軍餉,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寶鈔,朝廷給武官們放賞的時候,也是大量賞賜寶鈔。

司鑰庫寶鈔見底,有一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霸州平叛的成功,朝廷給出徵的將士狠狠放了一波賞。

可惜,裴元最近和江二哥鬧得不太愉快,這條路子也不太好走。

正在裴元惆悵的時候,忽聽陳心堅說道,“千戶,屬下倒是有個辦法,可以解決掉很大一部分錢財的缺口?”

“很大一部分?”裴元說著,扭頭看了陳心堅一眼。

很大一部分,那可就是幾十萬兩。

這個大明難道還有掏的出這麼多現銀的人?

陳心堅小聲提示道,“千戶,你怎麼忘了咱們是做什麼的?咱們大明最有錢的,就是寺廟啊!”

“這些寺廟平時不但收受百姓的大量香火錢,各個寺院名下,還寄存著大量的莊田,每年也有不菲的收益。”

“除此之外,為了錢滾錢,很多稍大些的寺院都在往外放印子錢。”

“咱們這京城大大小小一千多座寺院,想要從裡面刮出幾十萬兩銀子,那不是輕而易舉?”

裴元聽了,先是有些心動,旋即搖頭道,“這不合適吧?”

“咱們當初剛進京的時候,確實因為手頭緊,查抄了幾家寺院。可是現在那些寺院,都在規規矩矩的交份子錢,咱們要是為了錢再次大動干戈。只怕就要犯了眾怒了。”

“陛下心中可是很看重這些寺院的。真要是鬧將起來,怕都不好看。再說,與其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還不如細水長流,讓那些寺院慢慢供養咱們。”

陳心堅笑道,“千戶,也不一定非得殺雞取卵。咱們可以好聲好氣的把錢先借來用著,如此一來,千戶連寶鈔都不用給了。”

“等到司鑰庫上書之後,千戶伺機拋售一批寶鈔,隨隨便便也就能應對這筆銀子的缺口了。”

裴元微微皺眉,“這件事關係重大,我也只敢透露給信任的人,如何能夠同那些和尚一起謀劃?”

陳心堅連忙道,“千戶不用和那些人說的太細。而且這件事,甚至不需要千戶出面,只需要一箇中人幫著籌錢就足夠了。”

裴元腦海中正飛速的思索著。

陳心堅已經把那個人說了出來,“就是這幾天在智化寺坐班的雲唯霖雲總旗。他在京中的人脈很廣,又常年在大慈恩寺擔任砧基道人,威望頗高。”

“千戶只要將此事大致告訴雲唯霖,然後由他出面籌錢集資,相信很快就能補足缺額。至於該怎麼瞞過那些和尚,那就不牢千戶費心了,雲總旗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明朝的時候,眾籌集資已經十分盛行了。

很多做小買賣的人想擴大規模,就把一眾有同樣需求的人聚在一起,大家合夥湊一筆錢,然後一起抽籤,中籤的人,就可以拿走所有的錢去做生意。

然後眾人依照出錢多少,在中籤人的生意中佔據一定比例的股份,大家一起分享紅利。

這就是早期的集資形式。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