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用於北美洲的套路就是個新組合,其中第三點關於整體層面的限制手段以前沒用過。或者說在北美洲之前,大明帝國佔領的所有海外領地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具備完全自給自足的條件。
“陛下聖明……臣願領旨運籌此事,待初步擬定了章程再由聖覽定奪!”
剛開始聽皇帝對北美洲的規劃時,袁應泰的表情仍舊很凝重。因為這些套路都不新鮮,並不能從最大限度上降低封疆大吏自立為王的機率。
但聽著聽著眉頭逐漸鬆開了,蒼老的面容上顯露出些許滿意。不愧是從東林黨、浙黨手中奪權,又把女真、蒙古、朝鮮、佛郎機、紅毛番一掃光的強勢皇帝,除了對外能征慣戰對內也毫不含糊,手腕套路層出不窮。
故意限制海外領地產業發展這招真是太對症下藥了,不管北美洲距離多遠、物產多豐富,想與朝廷對抗必須擁有足夠強大且相對獨立的軍事力量。否則朝廷大軍一到,立刻飛灰湮滅。
以目前明軍的作戰方式,想達到一定的戰鬥力,必須要有數量足夠的火槍火炮和彈藥。在軍械製造這方面,北美洲有豐富的原材料產出,可以做到完全不依賴本土,甚至包括海軍戰艦的建造都可以自給自足。
也正是因為有此條件,才更加令人擔心。萬一趕上某任總督與駐軍指揮官沆瀣一氣,暗中操作幾年,待朝廷知道了訊息再派兵彈壓恐就難以平息了。
但放著那麼好的條件,不在當地發展軍械製造產業又浪費了老天爺的恩賜,全靠本土運輸不光會極大增加成本,還很難把控數量。
皇帝示意在化工產業方面動手腳才是點睛之筆。這樣一來,冶煉、鑄造、機械加工、軍械製造、包括造船廠都可以發展,唯獨在化工廠上朝廷有所保留,就等於掐死上述所有產業的咽喉。
火槍火炮製造的再好,得有槍彈和炮彈才能用。想大規模生產槍彈和炮彈,必須離不開化工廠生產出來的某幾種原材料。
巧妙的是這些原材料體積和重量都不大、只要稍加留意就能透過海船長途運輸,並不會給海運部門增加太多麻煩。
但最巧妙的還不是上述優點,而是人!化工是個比較新的產業,開山鼻祖正是當今皇帝。
目前大明帝國的所有化工廠裡,能稱為工程師、掌握了關鍵生產技術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是皇帝親手調教出來的太監。
這個群體有可能對大明帝國的忠誠度不太高,卻絕對是皇帝的忠實奴僕,讓今天晚上死絕不敢拖到天明的那種。
這些人就好像藥引子,沒有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把化工廠建成北京城那麼大也是白搭,除了弄些混合油和瀝青出來啥也幹不了。
而想拉攏這些太監入夥一起反對景陽皇帝,基本上等於是痴人說夢,至少在目前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現在終於搞明白皇帝當年為什麼非要在太液池畔弄個化學實驗室,把皇宮裡搞得烏煙瘴氣,整天瀰漫著一股子怪味,弄得怨聲載道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