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榮,跟著老爺賣了這麼多年的命,還常年不在家,辛苦啦!這次事了,你就把婆娘和孩子都接過來,小兒子該上新學了吧?
老爺幫你做主,就在京城裡上,將來也去考皇家學院,保不齊能見到聖上。若是能得到個一官半職的,也給咱們賈家下一代多個幫手。”
賈鎰徽聞言就是一愣,十多秒鐘之後才鬆開眉頭,露出些許笑意。一個字沒再提兵工廠的事兒,而是以族中長輩的身份嘮起了家常。
“賈榮謝過老爺栽培……不過老爺,這筆錢不能全讓咱們一家掏了,待會兒見到那幾位東家不如把此事提提,按照股份出錢重建倉庫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有了家主的充分肯定和獎勵,賈榮覺得很有成就感,當下也不再問一句說一句,而是一口氣把計劃的剩餘部分全道了出來。
“哈哈哈哈……好好好……更衣,你我就走一趟西域樓,刀山火海又如何!”
此話一出,賈鎰徽的雙眼裡已經能見到光芒了。笑聲恢復了中氣,甚至比平日更磅礴。起身使勁兒跺了跺腳,鬱結之氣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全是豪邁!
農曆11月的京城已經進入了嚴冬,今年的大雪來得早,一場過後滿城銀裝素裹。但人們並沒像往常一樣縮在家裡貓冬,街道上反而比下雪之前更熱鬧。
雪花稍微減弱些,家家戶戶都會開啟院門,大人們帶著孩子,拿著各種剷雪工具,一邊清理自家門口的積雪,一邊逗著孩子玩,其樂融融。
各家自掃門前雪,不再是調侃人性的詞句,而是被景陽皇帝列入了新大明律,成為一條城市居民必須遵守的律條。不遵守者兩個字,苦役!
逼著百姓義務勞動清理城市街道,就等於給百姓加了徭役,真得算嚴刑峻法了,當皇帝的吃飽喝足拿著掃把在皇宮裡比劃比劃無所謂,但逼著百姓們頂風冒雪的出來清理街道,苛政啊!
這事兒要是放在萬曆朝,或者景陽朝的前十多年,保證會在朝堂裡引起爭議甚至非議。百姓們不是人人都能吃飽喝足,也不是人人都能有厚冬衣穿。
肚子裡沒食、身上沒棉、屋裡沒暖和氣,出來幹不了一炷香時間就得渾身冰涼,搞不好全凍病了。如果身體素質差一些、抵抗力弱一些,再有點舊病根,這個冬天能不能順利過去都保不齊。
但自打景陽二十五年以後,也就是這條律法生效時以後,朝中並沒人提出異議,城中的百姓們也並不覺得是折磨。
原因很簡單,不是景陽皇帝威望太高或者手段太殘酷,導致百姓們全不敢有反對之聲了,而是絕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能吃飽飯、穿得上厚棉衣、燒的起煤球爐子了。
人世間就這麼怪,同樣一件事,條件不同、角度不同、人群不同,結果也很可能不同,甚至相反。
對於肚子裡有食兒、身上有厚棉衣、家裡還有鑄鐵爐子的城市百姓而言,出門掃雪並不是個苦活兒,順便還能帶著媳婦孩子樂樂,讓身體出出汗,不光不得病反倒身心愉悅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