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第1469章 可以打,但不能恨

“大學士過譽了,作戰計劃由海陸聯軍參謀部制定,經總參謀部稽核修改。實施計劃階段由兵部、總參謀部在後方運籌帷幄,皆功不可沒。

但袁大學士有一句話深得朕心,好望角戰區以少敵多絲毫不落下風,還能擊退強敵贏得勝利,除了兵將用命之外,也離不開指揮官的鎮定自若。

至於說沒有消滅歐洲各國主力是不是留有後患,其實恰恰相反。如果此戰重創甚至殲滅歐洲各國主力,令其家家戴孝戶戶披麻,那仇恨就太深了,會從朝廷轉向民間,對戰後的談判非常不利。

為什麼這麼講呢?眾位愛卿都應該明瞭,之所以有此一戰,全由朕的世界新秩序而起。

歐洲各國如果不願意加入大明帝國主導的新貿易規則,不光無法染指亞洲的貿易權,還會淪落成西亞各國轉口貿易的傾銷地,在經濟上蒙受很大損失。

從本質上講,這場戰爭是對貿易權和定價權的重新分配,只與錢有關,不存在宗教分歧和民族仇恨。有道是買賣不成仁義在,這種戰爭不管誰輸誰贏,最終仍舊要回到生意上來。

歐洲各國需要亞洲出產的貨物,大明帝國也需要歐洲的市場。戰爭不過是討價還價的極端手段,只要沒有誰想獨霸市場,是不存在仇恨的。

然而若是因此造成了太大傷亡,那性質就全完變了。迫於國內民眾的壓力,歐洲各國政府就算不想敵視大明,也得硬著頭皮大肆武裝準備復仇,否則他們的位子就坐不穩了。

燕不死和趙永齡這場仗就打得很有分寸,既擊退了來犯之敵保住了戰略要塞恩鳥港,又減少了雙方沒必要的傷亡,為下一步的談判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不管他們倆是充分理解了朕的戰略意圖還是誤打誤撞,都值得嘉獎。

實際上諸位愛卿只注重了戰報上的表面數字,卻忽略了其真實含義。波斯灣戰區斃敵2000餘,俘獲16000餘;西域戰區斃敵6000餘,俘獲40000餘。

仔細想一想,大明軍隊數次遠征中可曾抓獲過這麼俘虜,殺傷數量卻如此之低?這些俘虜也是今後談判的籌碼,他們大部分會被釋放,安全返回家鄉。

別擔心,不是歸山的虎,而是傳播恐懼的使者。大明帝國不受武力威脅的事實,會被俘虜帶往歐洲各國的每個村莊,並世代流傳下去,成為一種習慣思維。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這個原理。

好啦,西邊的戰事暫且告一段落,今日諸位愛卿要對戰後的安排部署和談判事宜多動動腦子,先整理出一兩套預案,以供總參謀部去按圖索驥。”

照理說袁應泰已經配合得天衣無縫了,放眼朝堂上下無人能出其左右。然而卻沒有說到點子上,洪濤除了需要他拋磚之外,還想把玉一起帶出來,好像是要求有點高了。

不過沒關係,只要有這塊磚,洪濤就有一肚子玉往外扔,就是辛苦了點,還得掰開了揉碎了把講過好多遍的國家大戰略和國際大形勢從新的角度再闡述一番。好在他對說話一點都不嫌煩,講個把小時只能算熱身。

“陛下,是不是應該把美洲計劃再修改修改?”對於皇帝的戰略部署,譚不明不聽也明白,也就不打算發言了。可是聽到今日的會議內容,不免有點忍不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