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的戰事告一段落了,很快就能騰出大量兵力和運力。可東邊還沒打完呢,歐洲聯軍主力沒有遭受重創,會不會跑到美洲去支援西班牙人呢?3萬遠征軍和大幾十艘艦船到底該繼續攻還是轉為守,總得給個大方向啊。
“不用擔心他們,西邊的戰事結束,東邊的也會一起結束。等杜文煥和塞特爾的最新戰報送達,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就可以讓他們分兵去北美洲轉轉了。
數量不要去太多,但一定要把動靜搞大點,必須對新西班牙總督區產生足夠大的壓力。具體該從哪兒登陸,在哪兒修建堡壘和港口,讓海軍參謀部去做計劃。
另外恩鳥港和波斯灣的部隊先不要大量調防,擺出一副準備大舉進攻的架勢觀察些日子再說。西域戰區和北方戰區那邊倒是可以降到戰備狀態了,能省點算點吧。
哦對,黃太極在戰報裡說的小玉茲問題也需要及時處理,但明軍最好不要參與行動,也不要明著提供武器裝備。
中玉茲的騎兵不是參與了堵截行動嗎?他們手裡的卡賓槍就不要收回了,再讓北方戰區撤軍時在合適的地區丟幾車彈藥,應該也夠用了。
把這句話帶給黃太極:哈薩克和布哈拉汗國還不是大明版圖,他們內部的問題最好由他們自己去解決。太有主見、太會抓機會、太受當地民眾擁戴的首領,一定不是最好的首領!”
不是洪濤把美洲遠征軍忘了,而是理解不同,沒有把東西兩個方向的戰爭分開來看待。在他眼中不管哪一邊取得了勝利,都會直接影響到另一邊。
因為美洲對歐洲人太重要了,對大明帝國卻可有可無,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歐洲人絕不願意拿美洲換非洲,哪怕加上印度洋也不換。
同時黃太極在戰報裡提出的計劃也被否了。他詳細講述了中玉茲首領和小玉茲首領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雙方在這場戰爭中的態度。建議朝廷扶持中玉茲首領讓其做大,對現任哈薩克大汗構成威脅,以便左右逢源。
做為一名在前線帶兵的高階將領能有此種政治頭腦,洪濤還是很高興的。可惜還是簡單和片面了點,沒有徹底理解國與國之間的利益關係。
做為大明的鄰國,哈薩克和布哈拉汗國並不是越順從越好。除非他們願意成為屬國,接受大明帝國的諸多管控,否則就不能有太統一的思想,必須存在親明派和反明派,並互相爭鬥不休,才最符合大明帝國的利益。
鄰國越虛弱、越混亂、越貧困、越民不聊生,才能讓大明帝國感覺更安全、更幸福、更國泰民安。
到時候都不用搞輿論宣傳了,只需時不時把鄰國的慘狀給國內百姓描述一番,就能讓他們心滿意足,然後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哪怕正在遭受剝削,心裡也是甜蜜的。這就是人性,只要周圍的人比自己慘,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