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到大唐,物資每日重新整理!

第127章 大唐年夜飯!

印刷術工藝也越來越成熟。

四書五經陸陸續續出現。

李世民李麗質給的材料,一直沒有給錢,靠賣四書五經,蕭然也把之前支出補上了。

已經開始賺錢了。

比其他人預料的都要快很多。

現在是紅利期,能賺錢,也好賺錢。

印刷術的工藝,其他人也可以學。

這種利潤,絕對會讓很多人開工坊印刷書籍。

到時候,書籍的價格就降下來了。

不能說不賺錢,只是相對現在,利潤低很多。

不知不覺,也臨近了年關,馬上春節了。

幾個公主皇子沒有要回長安城或者是皇宮的意思。

學堂也沒有再上課。

身為老師的王績也沒有要走的意思。

臘月廿八那夜飄了層薄雪,清晨一曬就化了,倒給街面添了幾分清爽。

離春節只剩三日,整座京城早已浸在濃濃的年味裡,從皇城根到坊市巷陌,處處是忙忙碌碌又喜氣洋洋的景象,連往來行人的腳步都比往日輕快些,眼底藏著對新年的盼頭。

太極殿外的廊柱上,宮人已掛起了硃紅的綢帶。

簷角下懸著的銅鈴被風一吹,叮噹作響,混著內侍們搬年貨的腳步聲,成了宮裡最早的“年聲”。

李世民雖還在處理政務,案頭卻多了兩樣東西:一是司農寺送來的“年節貢物冊”,上面記著各州府獻來的粟米、綢緞、臘肉。

他特意劃了幾筆,叮囑把江南新貢的柑橘多分些給東宮和後宮。

“麗質、兕子,青雀...在栲栳村,怕是吃不上新鮮果子,多存些,等他們回來嘗!”李世民喃喃自語。

二是太子李承乾遞來的“元日大朝會流程”,從百官朝賀的站位到藩屬使者的獻禮順序,都標得仔細。

李世民翻到末尾,又添了句“朝會結束後,設宴時多備些胡餅和屠蘇酒,讓遠來的使者也嚐嚐長安的年味”。

長孫皇后則在立政殿裡忙著張羅“歲除禮”的物件。

她親手為皇室宗親繡了幾方“歲除帕”,帕角繡著“歲歲平安”的小字。

又讓宮女把庫房裡的舊桃符換掉,換成新刻的桃木牌,上面除了“神荼鬱壘”,還多了句“五穀豐登”。

貞觀六年秋收不錯,百姓倉廩漸實,她想讓這好兆頭順著桃符,傳到長安的每一戶人家。

偶爾歇下來,她會跟身邊的侍女唸叨:“不知道兕子她們怎麼樣了,那邊是不冷,也不知道她們幾個什麼時候回...”

語氣裡的牽掛,倒讓宮廷的禮制多了幾分煙火氣。

西市裡面,糧店門口堆著成袋的粟米、大米,掌櫃的嗓門洪亮:“貞觀六年新收的米!過年蒸年飯最香!”

旁邊的肉鋪更熱鬧,掛著的臘肉、臘雞滴著油,買肉的百姓排著隊,有人要割塊五花肉做“歲除羹”,有人則要根豬骨熬湯,“給娃補補身子,過年好長個子”。

賣桃符的攤位前,工匠正拿著刻刀現場刻字,百姓圍著挑選。

有人選“驅邪避兇”的傳統款,有人則讓刻上“闔家安康”的新句。

賣燈籠的鋪子更顯眼,門口掛著大大小小的燈籠,有紙糊的圓燈籠,也有竹編的兔子燈,孩童們拉著父母的手,吵著要買“會亮的燈”。

掌櫃的笑著應:“放心,燈油管夠,正月十五上元節也能用!”

還有賣胡食的攤位,胡商戴著尖頂帽,吆喝著“胡餅、畢羅,熱乎的!”

吸引了不少行人。

貞觀年間絲路通暢,長安城裡的胡食早已成了百姓過年的“新鮮口味”。

最熱鬧的要數“西市”的酒肆,屠蘇酒、新豐酒擺滿了櫃檯,酒肆老闆特意掛出“年節特惠”的木牌,“買一罈送一瓢,過年守歲喝個夠!”

往來的文人墨客常聚在這裡,有的吟詩作對賀新年,有的則聊起栲栳村的印刷術,“聽說新印的《論語》都賣到長安了,比手抄本便宜一半,年後我也得買一套”

印刷術的紅利雖還沒完全鋪到長安,但已有零星的新印書籍流通,成了文人圈裡的“年節新鮮事”。

臘月廿九這天,幾乎每家都在“掃年”,男子拿著掃帚清掃庭院,女子則在屋裡擦拭門窗。

孩童們也不閒著,幫著遞抹布、搬凳子,偶爾偷偷摸塊灶臺上的糖糕。

父母看見了最多就是笑笑。

到了臘月三十“歲除日”,里巷裡的炊煙就沒斷過。

百姓們忙著做“年食”,把粟米磨成粉做“年糕”,家境好的還會做“酪櫻桃”。

李世民長孫皇后一直沒有等到李麗質幾人回去的訊息。

帶著不少皇宮裡面準備好的年貨,去了栲栳村。

跟著一起去的,還有程咬金和秦瓊。

之前程處默程鐵環和秦懷道一直在蕭然家裡。

逢年過節的,自然要表示一下。

李麗質和李泰李恪自然明白,要回去。

但是兩個小公主沒有想這些。

一直等到李世民等人來。

蕭然王績孫思邈幾人出去迎接。

“世伯,歲除安康!”蕭然笑著走過去。

這是跟其他人學的,蕭然也不知道。

“好好好,歲除安康...”李世民心情不錯。

“怎麼帶這麼多東西。”蕭然被嚇一跳,這一次有點嚇人。

“給老先生和王先生的,你不用客氣,順便給栲栳村的...”

李世民確實是給栲栳村的人也準備了一份。

只不過李世民不打算自己發放,讓蕭然去發。

程處默李恪幾人幫忙搬回院子裡面。

“世伯,留下吃飯吧!”蕭然客氣了一下。

“今天不太行,家裡還有其他人...”李世民說的很隱晦,這個日子他確實走不開。

李麗質幾人也得回去。

臨近下午,一家人就得回去了。

兩個小公主是不願意的,算是被長孫皇后李麗質哄回去的。

張懷才一家子也回來了,今天肯定要回家一起吃飯的。

本來蕭然是想叫張錦禾和張明德過來一起吃飯的。

李恪李泰李麗質兄妹回去了,家裡好像空落落的。

但是想到張錦禾阿孃和弟弟這些都回來,蕭然就打消了這個想法,人家一家人也需要團聚。

張大郎和張佳林幫忙,把李世民帶來的東西給村子裡面送一下。

家家戶戶都有。

本來是李世民給的,很多人以為是蕭然,又回贈了很多年貨。

主要是李世民的身份不太好說,現在不能說他是皇帝,他送其他人東西,也沒有合適的藉口。

只能算在蕭然頭上。

除此之外,蕭然還準備了紅包。

紅包是給煤礦工人的,只要是在煤礦工作的都有一份。

圖個吉利,給了十八文錢。

不僅僅是煤礦工人,還有印刷工坊的也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