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個李世民安排來的工匠,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附近三個村子的。
今天送一下完全來得及。
拿到紅包的人,指尖捏著那串沉甸甸的銅錢,臉上的笑都藏不住。
十八文錢不算多,卻讓煤礦的挖煤工、印刷工坊的刻版匠,連帶著他們家裡的婦人,都覺得心裡暖烘烘的,這份高興,不止是為了錢,更是為了這錢裡裹著的心意。
現在賣粟米三文一斗,十八文要賣六鬥米,夠尋常人家吃小半月。
若是換些年貨,能稱些平時捨不得吃的糖、買兩張紅紙剪窗花,或是給娃扯半尺粗布做雙新鞋。
之前村民們靠種地,一年到頭刨不出幾個閒錢,如今在煤礦挖煤、在工坊刻版,每月能得穩定工錢,已是比往年寬裕不少,這歲除日額外來的十八文,像是“天上掉下來的好彩頭”,能讓年飯添碗肉、讓娃多塊糖,實實在在地讓日子多了幾分甜。
更要緊的是這份“被記掛”的暖。
以前村民給地主當長工、給作坊當幫工,年節時能得頓飽飯就不錯了,哪有僱主特意給紅包的?
蕭然不一樣——他沒把工人當“只幹活拿錢的勞力”,反倒記著年節該有份吉利。
還有這紅包裡的“吉利意頭”。
歲除日的錢,從來不止是錢,是“歲歲平安”的盼頭。
村民們接過紅包時,張大郎還會笑著說句“歲除安康,來年順順當當”,這話落在心裡,比銅錢還實在。
更別說,這些人大多是栲栳村或是周邊村子的,以前日子苦,鄰里間雖和睦,卻少見這般的景象。
蕭然這十八文紅包,不止是給了錢,更是給了一份尊重——讓下力氣的人覺得自己的活計“被看重”,讓刻版的匠人覺得自己的手藝“被記著”。
這份尊重,比錢更金貴,也讓大家對來年的日子更有盼頭:跟著這樣的僱主,往後的活計穩當,日子也定能越來越好。
夜幕降臨,桌子上擺放了很多菜品。
李麗質兄妹離開,家裡只剩下張大郎,張二丫三娘和蕭然。
還有孫思邈和王績,他們兩個留下,彌補了家裡沒有老人的情況。
吃飯前,張二丫帶著三娘,先給小黑準備飯菜。
這種特殊日子,小黑的飯菜也得豐盛點。
三娘也得想念兩個小姐妹。
這麼久習慣了,現在兩個小公主不在,也得想。
蕭然揉揉三孃的腦袋,“很快就回來了。”
“嗯嗯!”三娘拉著蕭然。
其實蕭然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但覺得不會太久。
張大郎,張二丫也換上一套比較喜慶的衣服,平時張大郎是不講究這些的。
今天應該是被氛圍感染了。
說起來,一家人是張大郎張二丫和三娘,蕭然,孫思邈和王績之前素不相識,也沒有什麼血緣關係。
這裡算是蕭然家,現在幾個人湊在一起卻格外和諧。
一點不違和。
“吃飯,吃飯!”蕭然喊了一聲,“老爺子,先生...”
聽到吃飯,三娘也很激動。
今天飯菜比以往的都豐盛,種類很多。
“二孃這個廚藝,現在是真不錯,和小郎君不相上下。”孫思邈笑著說道。
事實上,就是如此。
蕭然的水平本來就不怎麼樣,蕭然會的張二丫也會。
“是小郎君教的好...”張二丫有點不好意思。
之前這些事情張二丫想都不敢想。
“好了,不說這個了。”蕭然都不好意思了,自己確實不太行。
後面張二丫豫章公主張錦禾幾人學會,蕭然就更不做飯了。
這些事情完全不用操心。
吃完飯,張二丫給孫思邈王績泡茶,給張大郎和蕭然也泡了一杯。
端出來不少糕點瓜子這些。
還有水果。
其他的蕭然沒有什麼想法,橘子想嚐嚐。
這些都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送來的,應該都是貢品。
質量這些肯定是沒得說。
這幾天肯定沒事情做,比較無聊。
蕭然把房車裡面的投影儀搬下來了。
晚飯之後,蕭然回到房間拿來。
電是電瓶裡面的,沒有直接從房車裡面接線。
被發現不好解釋。
大晚上的,張明德帶著一家人過來了。
想來湊熱鬧,知道李麗質幾人回去了,這裡人少才來的。
張懷才和秦氏帶來不少東西。
張錦年驚喜的發現,蕭然家裡的零食更多。
看到幾人都是一臉懵的,不知道蕭然搗鼓這個是什麼東西。
張錦禾和張大郎想幫忙,又不知道做什麼。
只能乾著急。
張錦年倒是不關心,是個吃貨,悶頭就是吃東西。
蕭然搗鼓了好久沒有弄好,外面又響起動靜。
小黑第一個跑出去,叫喚起來。
三娘緊隨其後。
張錦禾和張二丫也跟著過去,看到門口有馬車。
來的不是其他人,是李世民長孫皇后,帶著李麗質豫章跟著,還有兩個小丫頭。
李泰和李恪沒有在。
“汪汪汪!”小黑在小公主旁邊蹭了蹭。
“兕子,梵音!”三娘興奮不已。
“世伯,夫人裡面請....”
“錦娘!”豫章跟著拉著張錦禾的胳膊。
對於張錦禾回來找蕭然,倒是不意外。
“蕭然呢?”沒有看到,李世民問道。
“小郎君在忙,有點事情走不開...”張二丫解釋道。
看到李世民來,孫思邈幾人起身打招呼。
“兩個小丫頭吃過飯,就吵著回家,回的是蕭然家裡...”李世民笑著說道。
小公主是真把這裡當家了。
其實李麗質豫章公主也想來,但是把鍋給兩個小公主。
這樣容易接受,要不然不太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