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兩個小公主喜歡,這很重要。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閒聊的時候,李五帶著書信回來了。
聽到張阿難說是李五來,李世民第一時間讓李五進來。
“以後李五帶書信來,不用通報,直接帶進就好。”李世民囑咐了一下。
“是,陛下!奴婢記住了!”
李世民開啟書信,隨即大笑起來。
“哈哈哈!”之前蕭然藏著掖著不說,沒想到這麼快告訴李麗質了。
“陛下,何事如此高興?”長孫皇后也好奇。
“蕭然說給朕準備禮物,之前不肯說,沒想到轉身和麗質說了,現在麗質告訴朕了...”
李世民把書信給長孫皇后。
看到印刷術的時候,長孫皇后也露出喜色。
“這個想法不錯,書籍價格怕是要降下來了!”長孫皇后笑了笑。
“是啊!”
李世民眼裡的笑意漸漸沉成了深思,語氣卻比剛才更鄭重:“這小子,先前跟朕打啞謎,原來是等著麗質來‘透底’——不過這啞謎,解得值!”
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庭院裡落雪的枝椏,聲音裡帶著幾分感慨:“書籍價格會降,遠不止於此啊。”
“如今世家大族憑什麼能把持朝堂?除了門第,不就是他們家裡藏著萬卷書,寒門子弟連《論語》都抄不起,更別說讀經義、考科舉了!”
“以前朕推科舉,總覺得像在隔靴搔癢——不是朕不想選寒門,是寒門連書都摸不到,怎麼跟世家子弟比?”
他轉過身,手裡的書信在掌心輕輕拍了拍,“可蕭然這法子一出來,情況就不一樣了!一塊木板能印千百本書,尋常百姓攢幾文錢就能買本識字冊、買本農書,再過個十年八年,鄉野裡能讀書的娃多了,還怕選不出有本事的寒門子弟?到時候,世家想再靠‘藏書’壟斷仕途,難了!”
“麗質信裡說,蕭然要先印課本、農書——課本給娃們讀,農書給百姓看,這可不是隻賣書賺錢那麼簡單。娃們讀了書,知道‘禮義廉恥’,知道‘耕讀傳家’,往後鄉里的教化就好做了。”
“百姓讀了農書,知道什麼時候播種、怎麼防蟲害,來年收成就能多幾分,日子就更穩幾分。”
李世民頓了頓,又想到更深一層:“再說朝堂,如今朝中不少官員,是靠著‘門蔭’入仕,讀的是死書,辦起事來束手束腳。要是印刷術普及了,朕讓官府印律法、印河工策、印邊防策,讓官員們都能讀到實用的書,而不是隻抱著經義空談——這對治國,才是真的有用!”
“朕先前還愁,蕭然說的‘百姓富裕才能讀書’,要等多少年。現在看來,不用等百姓富到能請先生,先讓他們能買得起書,就是一步捷徑。”
李世民走到案前,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個“印”字,“麗質說要幫著籌備紙張、木料,朕得再加把勁——讓長安的官營工坊配合她,要紙給紙,要木給木,再派兩個懂木工的匠人去栲栳村,幫著蕭然把工坊搭起來。”
李世民抬頭看向長孫皇后,語氣裡滿是期待:“朕倒要看看,這一塊木板印出來的書,能不能讓大唐的教化,真真切切地扎到鄉野裡去。”
“能不能讓那些寒門子弟,也有機會站到朕面前,說一句‘臣有治國之策’!”
看到李世民如此,長孫皇后也是打心底高興。
對於李麗質的要求,李世民全部答應,第一時間讓張阿難去準備。
李五也沒有空手回去,李世民準備了不少東西。
是給幾個公主和蕭然的。
幾個公主在蕭然家裡,李世民也得表示表示。
不能讓蕭然吃虧。
回去的時候慢了點,因為好幾車東西跟著一起回去。
李五回來發現,家裡還留了一份飯菜。
心裡還是挺開心的。
張二丫去學堂了,家裡的事情張錦禾幫忙張羅。
張錦禾很熟悉,東西需要放在哪裡很清楚。
李麗質和豫章跟著也去了學堂,不可能讓王績一直上課。
名義上,李麗質和豫章公主也是老師。
蕭然忙著準備印刷術的事情。
跑到煤礦那邊去,把會雕刻的人選出來,統計一下願意雕刻的人。
煤礦這邊缺的人,可以去找王慎,他那邊想幹活的人多。
蕭然工資算是比較可觀的,加上準時口碑好,附近的人都挺樂意來幹活的。
統計好人數,蕭然回到家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