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到大唐,物資每日重新整理!

第125章 印刷千字文!

忙完的李泰,聽到孫思邈上課,特地跑去聽了一下。

聽完之後大為震撼!

孫思邈把常見常用的藥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給了小孩子。

包括常見病情處理法子這些也有,頭疼腦熱,肚子不舒服這些,基本上都有。

“沒想到還能如此,老先生這個好...”李泰說道。

“阿兄,你有什麼想法?”旁邊的豫章公主問道。

“這種教學模式,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最好是請老先生,寫書,然後用小郎君的印刷術印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種事情老先生應該是很樂意的,就是不知道老先生有沒有空。”李麗質也覺得不錯。

“晚上找時間問問吧!”

晚上吃完飯,李泰跑去孫思邈的房間。

“老先生,有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

“四郎,你說就行!”

聽完李泰的話,孫思邈點點頭,“想法不錯,老頭子儘可能準備,可能得慢一些...”

“多謝老先生,慢也無妨。”孫思邈能答應,李泰就很滿意了。

孫思邈的事情確實很多,其他人也發現了。

每天搗鼓藥材這些都是抽空做的,其他事情很多。

除了診治看病,和病人聊天,其他時間很難看到孫思邈閒著,他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

事情多,但是還很自律,心態也很好,一直都是樂呵呵的。

按照之前幾人定好的,印刷術也開始了。

天剛矇矇亮,印刷工坊的院子裡就飄起了木屑,十幾塊梨木板並排架在木架上,是前幾日選好的料,去皮後又用細砂紙磨了三遍,此刻摸起來光滑得像嬰兒的掌心。

王慎領著三個村民工匠站在旁側,手裡攥著刻刀,眼神裡帶著幾分緊張。

李泰則捧著一卷手抄《千字文》,指尖按在“天地玄黃”四個字上,正逐句核對寫在麻紙上的反字樣稿。

“小郎君,你看這字的大小如何?”李泰見蕭然和李麗質走過來,舉起樣稿遞過去,“我按孩童能看清的尺寸寫的反字,若是再大些,一塊板怕是印不下兩句。”

蕭然接過樣稿,對著光看了看——反寫的楷書筆畫規整,比尋常抄本的字大了近一倍,點頭道:“剛好,娃們認起來不費眼,刻的時候讓工匠把筆畫刻深些,免得刷墨時暈開。”

現在工藝不成熟,大一點就大一點,以後再改小。

現在屬於是摸索階段。

王慎立刻湊過來,把樣稿鋪在木板上,用細針沿著字跡扎出淺淺的印子:“按小郎君說的,先扎印再刻,保準不會走形。”

工匠們握著刻刀,先沿著針印刻出輪廓,刀刃劃過木板的聲音“沙沙”響,剛開始還有人刻崩了筆畫,李泰蹲在旁邊,手把手教他調整刻刀角度:“刻橫畫要平,入刀時輕些,到末尾再稍用力,彆著急。”

沒半晌,孫思邈和張明德也拄著柺杖來了,張明德眯著眼瞅著工匠刻反字,忍不住問:“四郎,這字反著刻,印出來能正嗎?”

孫思邈在旁笑著接話:“跟蓋印一個理,你看官府的印璽,刻的也是反字,蓋在紙上不就正了?”

張明德恍然大悟,湊得更近了些,柺杖尖輕輕點著木板:“這般神奇,比手抄快多了。”

等第一塊刻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木板完工,李泰親自拿過細毛刷,蘸了調好的墨,摻了少量膠,比之前試的更稠些,均勻地刷在木板上,再取一張麻紙覆上去,用乾淨的棕刷輕輕按壓。

揭下來時,紙上的字雖不算特別鮮亮,卻筆畫清晰,沒有半點暈墨。

“成了!”王慎忍不住喊出聲,工匠們也鬆了口氣,臉上露出笑來。

接下來幾日,工坊裡越發熱鬧:有人專門打磨木板,有人跟著李泰寫反字樣稿,有人負責雕刻,還有人提前裁好麻紙、調好油墨。

李泰每天都守在工坊,逐塊檢查刻好的木板,發現有刻錯的字,就讓工匠小心挖補,再重新刻字。

王慎則盯著進度,確保每天能刻好兩三塊版,趕上計劃。

蕭然和李麗質偶爾過來,要麼幫著整理刻好的木板,要麼給工匠們遞碗熱水,看他們熟練起來,也跟著放心。

約莫過了十日,《千字文》的三十多塊版子總算全刻完了。

批次印刷那天,工坊裡擠滿了人——李泰站在最前,親自刷第一塊墨。

王慎扶著木板,不讓它晃動。

兩個工匠負責鋪紙、按壓,動作越來越熟練,沒一會兒就印出一摞。

孫思邈拿起一張剛印好的《千字文》,湊到窗邊光下看,笑著點頭:“字清楚,紙也厚實,娃們拿在手裡翻,不容易破。”

張明德摸著紙上的字,比手抄本平整多了,忍不住嘆道:“往後村裡娃都能有這本書,不用再抄得滿手墨了。”

李泰拿起印好的本子,翻了兩頁,轉頭問蕭然:“小郎君,你看這品相如何?有沒有要調整的地方?”

蕭然接過本子,看了看字跡和墨色,道:“挺好,要是下次印,咱們可以在每句旁邊加個小圓圈當停頓,娃們讀起來更順。”

王慎也跟著點頭:“這個主意好,我記下來,下次印就加上。”

陽光透過工坊的窗戶,落在一摞摞嶄新的《千字文》上,紙頁泛著淡淡的米白色,墨字黑得發亮,這是栲栳村印出的第一批書,也是蕭然和眾人用印刷術敲開“知識普惠”的第一扇門。

之前蕭然搞的阿拉伯數字現在也用上了,標記頁數。

李麗質看著手裡的書,很興奮。

以後想印刷千字文,效率可比抄快多了。

李恪程處默幾人也來湊熱鬧。

第一批書,肯定是送學堂裡面去,給小孩子的。

之前李世民和李麗質送來的不少,但一人一本不夠。

現在是綽綽有餘了。

“感覺這個還能最佳化,小郎君還繼續印嗎?”李泰覺得很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可以再雕刻一批更好的,現在工藝不成熟,繼續搞就行,再印刷點出來吧!”蕭然笑著說道:“旁邊的幾個村子,小孩子也不少,送一點也行。”

“行,聽小郎君的。”李泰招呼人繼續印刷。

之前的書貴是,因為人工抄,比較慢。

現在不一樣了。

這些紙倒是貴不到哪裡去。

李麗質拿了一本,寫了一封信,讓李五第一時間送去長安城,給李世民。

李世民一直關心這件事,現在印刷出來了,肯定要說一聲的。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