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洲的特產是潯洲收入的很重要一部分。潯洲的財政在祁王到來之後,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和一味斂收財稅的前任知府不同,祁王主張的是民富則國強。百姓富足了,稅賦則自然多繳,貧戶則不繳,是為平衡。】
【前面看到了徐大刀廚師的學習,我們來看看他的一日生活。】
【結束了學習以後,徐大刀會先去徒弟石頭開的酒樓品嚐徒弟的廚藝。】
畫面上一棟三層的建築映入朱棣的眼簾。
不僅僅是三層,更是磚瓦結構的三層,就連建築的外牆上都點了燈籠,距離很遠看過去就是明晃晃一片。
這,這不是浪費嗎!
但是三層!這可是三層!
要說朱棣不羨慕是不可能的。
那樓閣燈火煌煌,進門懸掛著桃花樓的牌匾,更有無數燈光照亮。
“這些燈,怎麼沒有火?”朱棣察覺到了不對。
“亦是沒有煙。”
“所燃何物?”
【大家看見的就是潯洲知名的桃花樓,這可是一直傳承到現在的潯洲老字號啊。當年這塊桃花樓的牌匾還是中祖親手所寫。】
【桃花樓也是潯洲最早用電燈照明的商業場所。】
【當年的潯洲物資缺乏,就連蠟燭都是奢侈之物。曾經一度,祁王想要自掏腰包,用私庫採買蠟燭,但是因為消耗過大而放棄了。他為了讓大家在夜晚也能看見光明,便發明了電燈。】
電燈?
【祁王說過,這電燈並非是他的原創,乃是番邦之中,洋人的發明,自己不過是借來一用。但我們只知道,大明的燈,是祁王點亮的。】
【這電氣看不見也摸不著,全靠電線,就是這麼一根細線傳播。】
【這線的存在就是能亮燈的重要作用。有了電,咱們潯洲就大不一樣了。】
【當然,當時的潯洲,地理位置和材料都有限制,祁王陛下主要採取的是水力發電和蒸汽動力發電。蒸汽動力就是來自我們所說的煤的燃燒產生蒸汽。】
【而水力發電,其實咱們大明老祖宗都會用,水車就是一種利用水的動能的方式。將水流動的能量,轉換成電能量,就能使用了。當然傳統的水車,是利用水能轉換成動能。】
朱棣開始覺得聽不懂了,只是這話又不方便直說,只能皺著眉頭硬往下看。
【我知道說這些大傢伙都不愛聽,讓我們看一些直觀的吧。】
天幕的鏡頭暫時離開了夜色中的杏花樓,跟著名為電線的細線一路逆行,來到了潯洲的入海口。
【這裡是水力發電的其中一站,利用潯洲靠近海邊的優勢,水文較為豐富,有流速很快的地方,也有潮汐差距大的地方,在祁王剛剛到潯洲的時候,就命力工建設了潯洲堰。】
【潯洲堰有了分水而治的能力。讓民眾不必屢屢經受洪澇之苦。】
【但在潯洲堰的對側,地形侷限,不能建設堰而只能建設壩。】
【所以祁王令力工搬動山石,混合三合土,結合潯洲的貝殼燒紙成的石灰,進行填海造壩。】
【壩體上更是設定了水力發電所。】
【這裡發的電,一路運輸到潯洲城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