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第123章 不敢動,都怕說錯

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詞句,最終還是鼓起勇氣,也是為了表現好一點,上一次天幕開啟說的太宗世祖之爭可是把他這一脈都給坑得不輕,在朱棣心裡負面影響太大,他要盡全力撈一撈形象啊。

“我朝官員俸祿,承襲太祖定製,立意高遠,旨在養廉。然,時移世易,永樂年間米價、物價與開國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七品縣令年俸九十石米,看似不少,然需養家餬口,需維持官體,需僱傭幕僚書吏,需應付往來應酬等實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啊!此乃制度之弊,非盡人力之惰!人性趨利,俸祿不足以養廉,則必生‘靠山吃山’之心。官員腐敗,歷朝歷代皆難杜絕,非獨我大明,亦非父皇治下獨有,關鍵在於如何遏制其程度,疏導其慾念。”

朱高熾抬起頭,目光懇切。

“兒臣斗膽進言,或可考量適當調整官員俸祿,使其能得溫飽,安其位。同時輔以嚴刑峻法、嚴密監察,雙管齊下,或能稍解此弊?一味沿襲祖制低俸,恐非長久之計,徒令良吏寒心,貪吏有詞。”

朱高熾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投下巨石,他雖然沒有直接指責太祖朱元璋的政策有誤,但“制度之弊”、“俸祿不足以養廉”、“調整俸祿”等字眼,已經是對祖制的大膽質疑。

“荒謬!”朱高煦如同被踩了尾巴,立刻跳出來反駁,聲音洪亮,充滿了維護祖制的激憤。

“大哥此言差矣!,太祖皇帝聖心燭照,定下低俸之制,正是要磨礪官吏心志,使其知民間疾苦,一心為公,俸祿雖薄,清者自清,那周無最之流貪墨,乃是其心術不正,品性卑劣所致,豈能歸咎於祖制?若人人俸祿豐厚,就能保證不貪嗎?宋元之奢靡腐敗,殷鑑不遠!”

他對著朱棣抱拳,慷慨激昂。

“父皇,兒臣以為,對付貪官,唯有嚴刑峻法!,發現一個,殺一個!抄家滅族,以儆效尤!殺得人頭滾滾,看誰還敢伸手!太祖爺的規矩,一個字都不能改!改了,就是對太祖爺的不敬,就是動搖國本,老四在潯洲殺得好!殺得對!就該這麼辦!至於俸祿?哼,餓不死就行!當官是為民做主,不是來享福的!”

朱高燧在一旁,眼珠轉了轉,臉上堆起看似公允的笑容,慢悠悠地開口。

“二哥息怒,大哥也是一片憂國憂民之心。不過嘛……”他話鋒一轉。

“太祖爺定下的規矩,自然有其深意,官員俸祿低些,確實能讓百姓負擔稍輕,再說了,咱們天家對宗室子孫,那俸祿可是優厚得很,不也是為了體現親親之道,讓龍子鳳孫們能安心享福,不為俗務所累,專心為朝廷分憂嘛,這內外有別,文武殊途,俸祿厚薄,本就是祖宗權衡之道。官員清苦些,也是磨礪。貪了,殺了便是,國庫還能充盈些。”

他這番話,明著是打圓場,暗地裡卻是在拱火,既點出宗室俸祿優厚的現實,又把官員低俸和“該殺”輕飄飄地聯絡起來,更隱隱將矛頭指向了提出“調整”的太子。

朱棣聽著三個兒子截然不同的論調,臉上的表情如同籠罩在雲霧之中。

老大的話,戳中了現實痛點,道出了底層官員的無奈,也暗示了祖制需要與時俱進的可能,但觸碰祖制,茲事體大。

老二的話,鏗鏘有力,維護了太祖的絕對權威和制度的剛性,充滿了殺伐決斷的魄力,卻顯得過於簡單粗暴,忽視了人性與現實。

老三的話,看似圓滑,實則陰險,輕描淡寫地將貪腐歸結為個人品行,更用宗室優厚的俸祿來反襯官員的清苦是“應當”,無形中在挑撥。

朱棣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份關於潯洲糧荒和“地瓜”試種的奏報上,老四在潯洲殺貪官是霹靂手段,引新糧則是菩薩心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