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第118章 工業帝國的藍圖

他聲音洪亮,帶著興奮。

【今天帶大家來到一個超勁爆的考古現場!就在咱潯州新規劃的18號線地鐵‘文化廣場站’施工點!本來只是常規勘探,結果您猜怎麼著?哐當一下,挖出大寶貝了!】

鏡頭隨著UP主的手指移動,聚焦在圍擋內一個被嚴密保護的深坑。坑底,考古人員正小心翼翼地進行清理,露出大量排列整齊、儲存相對完好的古代文物布帛、腐爛的紙張等等,旁邊還有一些明顯是工程圖紙模樣的、繪製在特殊皮料或厚紙上的卷軸,雖已陳舊發黃,但上面的墨跡線條依舊清晰可辨。

【看到了嗎?朋友們!】

UP主激動地幾乎要跳起來。

【這可不是一般的寶貝!根據現場考古專家初步判定,這極有可能是明中祖朱高爍時期的原始檔案庫!而且是關於城市地下交通系統的!明中祖開啟的地鐵規劃】

鏡頭給了那些有一定保留效果的竹簡一個特寫,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工整有力的楷書。

UP主指著其中幾片,用誇張的語氣念道【“凡地下甬道,寬需容雙車並行,高需丈二有餘,以利通風及人員行走……”“站點設定,需擇人煙稠密、四通八達之處,間距以三里為限,過遠則民疲,過近則靡費……”“通行之制,分官民上下兩途,官道速且直,民道穩而全,各安其道,互不侵擾……”“遇水火之災,當有緊急疏散之徑,標識需明,警鈴需響……”】

【瞧瞧!瞧瞧這規劃!這細節!連雙向通行、站點間距、官民分流、緊急疏散都想到了!朋友們敢相信是明朝的東西?明中祖朱高爍,真乃神人也!】

光幕畫面猛地一轉,喧囂的工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燈火通明、乾淨整潔、充滿未來感的地下空間。

一列流線型的銀白色列車正悄無聲息地滑入站臺,站臺上人流如織,秩序井然,巨大的站名牌在柔和的燈光下清晰可見——“太宗站”。

【各位!這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個施工點上方,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多年的地鐵‘太宗站’!】

UP主的聲音在空曠卻充滿人氣的展廳裡迴盪,帶著一絲感慨。

【大家可能不知道,關於這個站名,當年可是有過一場不小的風波!】

鏡頭拉近。

【根據出土的文獻和後來的《明中祖實錄》記載,在確定這條貫穿古潯州核心區的地下交通樞紐命名時,當時的皇帝,也就是明中祖朱高爍陛下的孫子輩,有人提出,應將此站命名為‘成祖站’,以彰顯永樂大帝朱棣開拓海疆、五徵漠北的‘成祖’功業,認為‘太宗’之稱不足以顯其赫赫武功。】

【這個提議,在當時朝堂上引起了不少附和之聲。】

【但是!明中祖朱高爍陛下力排眾議!他親筆批示道:‘太宗者,繼業守成之典範,文治武功之整合!先帝靖難定鼎,開創盛世,功在千秋!豈因後世子孫武功,而輕改祖宗廟號?況此地下通衢,惠及萬民,取‘太宗’之名,正合先帝以民為本之聖德!’】

UP主模仿著想象中的帝王威嚴,隨即語氣轉為敬仰。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