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接下來人工製造方面的計劃,朱高爍也想好了,主要分成四個方面。
其一,要標準化與簡化,他指向圖紙上結構相對簡單的槍機。
放棄複雜的多管和追求射速但可靠性差的連發構想,集中力量研發一種單兵手持、前裝滑膛、火繩或燧發點火的長管火槍,結構儘可能簡單、零件儘可能通用、便於大量製造和維修!就叫它元火槍,普遍到比人看見人還普遍。
其二,材料替代與工藝突破。
短期內槍管以熟鐵反覆摺疊鍛打為主要工藝,追求緻密均勻,探索用杜仲膠混合特定礦物粉末作為鑄造炮管的內襯塗層,提升耐燒蝕性。
關鍵部件嘗試用銅錫合金,或探索表面滲碳等土法硬化技術處理熟鐵零件。
設立專門火藥工坊,集中熬硝提純,嚴格配方比例,實驗顆粒化工藝,同時,不惜代價拓寬硝石來源。
還要設計製造專用的固定模具、簡易水車驅動的鑽床和磨床,提升加工精度和效率。
其三,建立流水工坊。
將火槍製造拆解為:鍛打槍管、鑄造零件、木工制託、火藥配製、彈丸鑄造、總裝除錯等不同環節,每個環節由專人負責,使用統一模具和量具。
“王翱,此事由你總領,集中潯洲最好的鐵匠、木匠、火藥匠,成立‘軍器局’!”
其四,訓練與實戰驗證。
朱高爍看向一直沉默旁聽的張輔。
“張將軍,新槍一旦有樣品,立刻組織精銳民兵試用,從裝填速度、射程精度、可靠性、維護便捷性等全方位測試,在實戰中發現問題,迭代改進,同時,設計配套的刺刀,讓火槍兵在近戰時也能自保。”
朱高爍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核心工匠和官員,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諸位!此槍,非僅為殺敵利器!它承載著我潯洲自保之基業,更關乎未來能否真正傲立海疆!材料匱乏,我們就開源節流,尋找替代!工藝落後,我們就集思廣益,勇於革新!人力不足,我們就以標準化和流水線來彌補!杜仲膠我們能搞出來,這元火槍,我們也一定能造出來,並且要造得足夠多、足夠好。”
潯洲的工坊區爐火日夜不息,朱高爍正與工匠們為元火槍的槍管鍛造和燧發機構絞盡腦汁,空氣中瀰漫著鐵腥與汗水的氣息,張繡屏則忙於協調杜仲膠在防水布和火器密封墊上的應用試驗,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卻又充滿希望地進行著。
突然,毫無徵兆地,那熟悉的光幕再次撕裂了時空,懸於天際,這一次,光幕中的景象不再是戰火紛飛或珠光寶氣,而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略顯嘈雜的都市街景。
【哈嘍各位觀眾老爺們!我是你們最愛探索城市秘密的UP主‘挖土小王子’!】
一個穿著衝鋒衣、戴著安全帽的年輕男子出現在鏡頭前,背景是巨大的藍色施工圍擋和轟鳴的工程機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