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從天道酬勤開始

第173章 票證大時代到來,賈家人麻了(1w)

因為李紅兵心裡清楚,這是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必須經歷的過程。

否則的話。

李紅兵也沒辦法跳過這些步驟,直接就獲得現在掌勺的資格。

不能因為現在吃到了第五個饅頭,感覺到飽了,就覺得前面四個饅頭沒有用,以為直接吃第五個就好了。

之前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沒有一步是多餘的。

時間來到月底。

這天。

李紅兵正在報紙閱覽室看報,吳軍忽然跑了過來,對著他說道:“紅兵哥,谷經理通知大家現在到大堂集合,說有重要的事情要宣佈。”

“什麼事情?”

聽到這個訊息,李紅兵放下了報紙,開口詢問道。

“不知道。”

吳軍直接搖了搖頭,回答道:“谷經理沒說,只說是有重要的事情……對了,谷經理還帶了個人過來。”

“誰?”

李紅兵問道。

“不認識。”

吳軍再次搖頭。

見狀。

李紅兵也沒多久問,直接起身,把報紙放回原來的位置,跟著吳軍一起前往大堂。

“同志們,今天是我來到豐澤園的第四個年頭,算算時間,咱們已經認識了整整三年。”

“這三年的時間,我和大家相處的很愉快,共同見證了豐澤園的成長,感謝這三年間,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

“由於我的工作有了新的安排,接下來我將離開豐澤園,前往另外的工作崗位,我今天在這個跟大家告個別。”

“這位是陳立民同志,在我離開之後,他將全面接手我原先的工作,請大家能繼續支援陳立民同志的工作,也希望你們能團結協助,讓豐澤園的發展更進一步。”

“大家鼓掌,一起歡迎陳立民同志的到來……”

“……”

在聽到谷建良的第一句開場白髮言,並且看到谷建良帶來的那個人時,李紅兵心裡面已經產生了預感,而接下來果然證實了他的猜想。

對於谷建良這位領導,李紅兵從陌生到熟悉,對他可以說是相當有好感的。

不單單是因為他為人正直,行事有魄力,有原則的同時,也不失開明,可以說是模範領導了。

這三年,豐澤園的公私合營改諽,顯然是極為成功,是一個公私合營改諽的經典案例。

如今主導這一切改諽的谷建良要離開,多半是因為做出了成績,要升官了。

李紅兵為他高興,但也有些不捨。

沒人會不喜歡開明的好領導。

不止是李紅兵,豐澤園的不少員工,都對谷建良表示不捨,並且還紛紛挽留了起來。

“各位同志,感謝你們對我的厚愛,我雖然以後不在豐澤園,不能繼續和大家並肩作戰,不過我會記住大家,記住和大家朝夕相處的日子,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信我們依舊有再見面的機會,有時間我會回來看望大家的。”

面對眾人的挽留和愛戴,谷建良的心裡面自然是感動和無比欣慰,不過他要走的事情已經定下,並且上面連給他接班的人都選好了,自然不可能因為一點不捨就任性。

將眾人安撫下來後,谷建良又將陳立民推到自己前面,開口說道:“陳立民同志的工作能力很強,辦事有原則,為人謙和,我相信他很快就能上手豐澤園的一切工作,並且和大家友好和諧相處,希望大家也能多多……”

新上任的公方經理陳立民畢竟初來乍到,不如谷建良有威信,為了更好的交接工作,保證自己離開後,豐澤園能夠穩定過渡和繼續保持良好發展,谷建良自然要幫陳立民多鋪些路,方便他接下來工作的展開。

宣佈完這項人事變動後,谷建良又帶著陳立民,一一向他介紹了飯莊裡的每一個員工,儘可能讓陳立民熟悉掌握情況,並且讓眾人儘快接受他這位新經理。

“陳經理,這位是李紅兵同志,我可要跟你隆重介紹一下,別看咱們紅兵同志年紀輕輕,今年還不滿二十,你要是小看他,那可就錯了,他可是咱們後廚掌勺的大師傅裡面,年紀最小的一位……”

“谷同志,這位李小師傅的大名,我早有耳聞,今天第一次見,果然是年輕有為。”

“陳經理,您過譽了,我……”

“李小師傅不要謙虛,不管是外面對你的傳聞和讚譽,還是谷同志對你的重視和認可,都證明我剛才並不是在說客氣話,接下來咱們同在豐澤園,如果我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還請李小師傅對我多提意見。”

“陳經理您客氣了。”

“好嘛,你們兩位同志,就不要在我面前說這些客套話了,以後相處協作的機會多的是……”

“……”

初次接觸,也許是因為谷建良的加成緣故,李紅兵對新來這位陳立民經理,印象還是不錯的。

接下來,谷建良帶著陳立民認識了所有人,並且交接完了所有工作,下午離開之前,又特地找到了李紅兵,單獨進行了談話。

在豐澤園的三年時間,所有人裡面,數次一鳴驚人的李紅兵,是讓谷建良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看好的。

臨別之前。

谷建良又專門找上他,其實並沒有別的事情。

只是單純跟他告了個別,對他進行勉勵,並且給予了美好祝願。

由此,谷建良也成了李紅兵的第二位老領導。

至於第一位,自然是欒學堂這位前掌櫃。

只不過。

因為成為私方經理後,欒學堂已經基本失去了豐澤園的掌控和經營管理的權力,所以早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成了掛名的存在,幾乎很少過來這邊。

對於李紅兵給的這個稱呼,谷建良笑了笑,並沒有拒絕。

……

又是數日。

谷建良的離開,並沒有對豐澤園產生什麼實質影響,而接任的陳立民,則延續了谷建良之前的經營方針,沒有亂改什麼舉措,大家也慢慢接受了這位新經理。

這次新舊經理的更替,很順利。

不過接下來,又有一件大事情發生了。

票證時代開啟的關鍵節點,全國糧票要發行了。

同時。

馬上就要拉開城鎮全民糧食定量供應的序幕。

十月中旬,李紅兵在《京城日報》的報紙上,先後看到了《擁護政府實行糧食定量供應制度》、《一定要把糧食定量供應工作辦好》和《加強機關廠礦企業學校對糧食供應工作的領導》等多篇社論,還有及時組織刊載有關實行糧食定量供應工作的報道。

這些公開資訊的釋出,顯然是在為四九城跟進糧票制度和實行糧食定量的工作,提前做鋪墊和宣傳。

在這個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普遍沒有訂報紙的習慣,不過絕大部分單位都有報紙,所以關於這個訊息,也很快就傳開了。

閻埠貴作為小學老師,平時在學校必做的事情,就是讀報看新聞。

畢竟學校的報紙是免費的,不用自己掏錢,看到是賺到,這種便宜不佔白不佔。

看報知天下事,有什麼新鮮事情,閻埠貴看到了記下來,回來跟院裡的人賣弄一番,還能彰顯一下自己作為讀書人和文化人的身份。

“紅兵,咱們買大米和雜糧這些糧食,以後也要跟麵粉一樣,開始實行限量供應了,這事你應該知道了吧?”

這天,李紅兵剛從外面回來,閻埠貴就迫不及待的找了過來。

院裡有文化的人不多,平時在單位有時間和精力看報的人,就更少了,而李紅兵恰巧就是其中之一。

閻埠貴知道,李紅兵和自己一樣,平時有在單位看報的習慣,以便了解各種時事和新政策,肯定也看到了今天報紙上的相關報道。

這時候。

前院不少住戶,都從自家屋裡出來了。

見眾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閻埠貴也一臉期待的樣子,李紅兵說道:“是有這回事,估計要不了多久,街道辦很快就會下發通知了。”

隨著李紅兵這句話出來,眾人紛紛不淡定了起來。

“真有這回事啊?”

“紅兵,你是從來知道的?”

“是不是和閻大爺一樣,從報紙上看到的報道?”

“看這情況,老閻說的應該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以後糧食不夠吃了,可怎麼辦?”

“哎呦,好端端的,這糧食怎麼也跟之前的麵粉一樣,都要開始搞什麼定量供應了呢?”

“不會是哪裡出了什麼事情吧?”

“……”

聽著眾人的紛紛議論,閻埠貴有些得意,又有些鬱悶。

今天下班回來之後,閻埠貴馬上就把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這些情況,給大家說了,結果被不少人質疑。

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

奈何他又沒把學校的那份報紙帶回來,證明不了自己說的事情,只能等李紅兵回來,讓他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

除了李紅兵,他想不到更快的證明辦法了。

只是這樣,就很容易讓人感覺,好像他說話沒李紅兵管用和靠譜一樣。

“紅兵,你跟大家夥兒說說,這糧食定量供應,到底是怎麼個定量法,具體怎麼定量的,是不是跟之前面粉購買證一樣?”

面對楊大媽問出的這個問題,看著眾人望過來的目光,李紅兵有些無奈的說道:“楊大媽,您問我這個問題,我一時間還真回答不上來。

畢竟報紙上寫的沒有那麼詳細,只是說了接下來將要對所有糧食購買進行定量限制,您剛才問的那些,並沒有提到。

不過我猜測,到時候糧食全面實行定量供應,應該還是會沿用之前糧本和麵粉購買證的形式,至於每戶人家定量多少,大機率跟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年齡和所從事的工作有關。

畢竟有的人工作強度大,有的人工作比較輕鬆,每天需要消耗的糧食肯定不一樣,而大人和小孩的飯量也不一樣。

每個人的定量,可能是會有一些區別,不過上面肯定會考慮到這些問題,起碼不會讓大家出現沒糧食吃的問題。”

知道糧食接下來要全面實行定量供應的訊息,不少人都有些焦急和憂慮,李紅兵也只能儘可能的給一些安撫。

倒也不是無的放矢,更談不上洩密。

因為之前已經實行了麵粉購買證和糧本,他剛才透露的一些情況,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想要推導猜測出來,對於有些人來說,並不是很難。

不過對於具體定量的標準,李紅兵雖然知道劃分依據,但並不知道全情,而且報紙上也沒寫。

即便知曉,李紅兵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給出具體的資料。

“紅兵,之前的麵粉購買證也就算了,你知道這次上面為什麼要突然實行糧食定量嗎?”

面對這個問題,心裡有數的李紅兵,卻只能為難的說道:“張大爺,這事我還真不清楚,畢竟報紙上也沒寫。”

知道也不能說啊!

李紅兵可不想被當成特務,或者破壞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壞分子。

要是再引起不好的輿論,甚至出現了什麼問題,那就等於李紅兵因為多嘴,把自己給玩完了。

能透露的,已經透露。

接下來。

李紅兵並沒有再多說什麼,因為說什麼也沒用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有人想要囤糧,恐怕已經來不及。

因為現在買糧都要用購糧證,每次買多少糧食,糧店都會有記錄,一旦數量超出往常購買的正常範圍,糧店就直接不賣了。

全國糧票和糧食全面定量,雖然是到現在才開始推出和落實,之前只是提倡節約糧食為主,但也是有著軟性限制的。

接下來只不過是進一步落實到規範的硬性標準上面來。

只是這一個政策調整,讓不少人的心裡面,都忍不住憂慮了起來。

第二天。

果然有不少了解這個情況的民眾,想要去糧店多買一些糧食囤起來,只是並沒有成功。

到了月底的時候,四九城市鎮糧食供應定量的具體標準,正式出臺。

關於這個,各區下面的各個街道辦,紛紛開始針對各家各戶的糧食定量,展開調查統計和稽核工作。

李紅兵所在的這個四合院,自然也在其中。

劉海中、閻埠貴和杜建國三個管院大爺,在經過街道辦的政策宣講和任務傳達之後,回到了四合院,很快就開始開始初步的政策宣傳和院內各住戶的糧食定量統計工作。

“大家都聽清楚了,這次按群體劃分,重體力勞動者一個月的定量標準是五十五斤,輕體力四十四斤,腦力勞動者是二十八斤,普通居民和十歲以上的孩子,一個月統一是二十五斤,六歲到九歲的孩子……”

“打個比方,我是小學老師,屬於腦力勞動者,一個月二十八斤的定量,我媳婦和解成解放,三個人都是二十五斤,解曠今年九歲,二十斤,解娣四歲,十三斤,攏共加起來就是一百三十六斤。”

“大家拿著自己家的戶口本,有工作的帶上工作證,按順序排隊,分別找我、老劉和老杜進行登記情況。”

“我們把大家的情況登記清楚,到時候街道會再進一步進行核算和確認,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到時候這上面寫的,就是大家接下來每個月每家的糧食定量了。”

“從下個月開始,街道辦就會下發對應數量的糧票給大家,以後大家每個月領到了自己家的糧票,就跟以前的麵粉購買證一樣,憑票和錢去指定糧店購買對應的糧食……”

“好了,話不多說,大家抓緊點時間,不要弄得太晚了。”

“……”

隨著劉海中、閻埠貴和杜建國他們講清楚情況,很快就開始進入針對各家糧食定量的統計了。

像李紅兵這種的,顯然是最好登記的,就他自己一個人,直接套用標準,連加法計算都用不上。

面對李紅兵遞過來的戶口本和工作證,閻埠貴連看都沒看,直接笑著說道:“紅兵,你是炊事員,屬於輕體力勞動者,一個月三十五斤的糧食定量,閻大爺沒弄錯吧?”

“沒錯。”

李紅兵點了點頭。

一個月三十五斤的糧食定量,還真不夠他一個人吃,但他的系統空間有足夠的糧食,一點都不慌。

隨著李紅兵收起自己的戶口本和工作證,看閻埠貴已經做好了登記,正準備離開的時候,旁邊中院的隊伍那邊,卻是傳來了賈張氏氣急敗壞的吼叫聲。

“杜建國,你會不會算賬啊?我們家四口人,我們家東旭是鉗工,屬於重體力勞動者,一個月四十四斤的定量,我和淮茹一人二十五斤,棒梗今年三歲,十三斤,加起來分明是一百零七斤,我們剛才都算好了,你是不是故意想要剋扣我們家糧食的定量?”

隨著賈張氏這一番話出來,在場眾人的目光,不由被吸引了過去。

“賈張氏,我沒算錯!”

面對賈張氏的胡攪蠻纏,感覺到心累的杜建國,直接黑著臉說道:“這次糧食定量的統計和評定,還是跟之前的麵粉購買證一樣,只算城市戶口。

你的戶口在農村,戶口本上沒有你的名字,你們家的糧食定量,只能是算賈東旭、秦淮茹和棒梗三個人的,一共八十二斤……”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