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線開始征服歐陸

第57章 吃飯不積極,腦子有問題

換了大車輪的卡車速度變得比一般的時候要慢了不少。

六百米的高度,全長十五公里的山路,花了足足三個小時才成功爬上去。

可對於那些來自第十四軍的炮兵們來說,這已經是很恐怖的資料了。

這種看上去就像是拖著兩條腫大的後腿的卡車不僅輕而易舉的拖著十噸重的火炮衝上了六百米高的山坡上,甚至還留有足夠往返三次的燃料。

這要換成團裡的馬來拉,能在午夜之前把炮拉上山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更別說想要在之後及時補充炮彈了。

而對於雷恩來說,能夠在三小時裡就完成三門火炮的拖曳工作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這是因為孚日山脈在對萊茵河谷的這一側既是背風面,水汽也重,還剛因為戰爭的原因接連下了好幾場的雨。

本就泥濘的山坡土路吸收了足夠的水分,以至於摩托車都會在不經意間陷車。

但換了新輪胎的卡車卻並沒有出現陷車的情況,唯一的問題也就是光面的輪胎在泥地裡偶爾會打滑,但因為火炮的重量達到了十噸,獲得了足夠的下壓力,所以問題不大。

當地時間晚上七點。

雷恩早前就指揮裝載機,在需要架設火炮的反斜坡上鏟開了一塊深兩米,寬三十多米的坑位出來。

三門火炮在卡車和裝載機的推動下很快進入了架設位置,並完成了初步的架設工作。

雷恩隨即就讓裝載機用今天下午才送到前線的艾斯科防爆牆加緊完成了對炮擊陣地的加固和建設。

三門火炮以十米為間距,中間用十幾個填滿了泥土的防爆單元隔開,並保證了左右兩門火炮分別能夠覆蓋到中間一門火炮的一半射界。

克努伯的k13型150火炮和地球的k16型150幾乎是一個東西,左右射界有8度,上下則為-3到+43度。

這種火炮擁有極長的射程,使得其往往可以安排在遠超過法爾蘭人火炮射程的位置,用以完成對戰場的炮擊支援工作。

k13的炮彈只有一種,為基礎型的榴彈。

但是炮彈有三種不同的版本,區別在於初速,從最低的五百五十米每秒到最高超過七百米每秒的版本,基本足以適應大多數環境下的作戰。

而24公里的最大射程,也足以讓任何想要摧毀這款野戰炮的步兵單位陷入絕望。

每分鐘三發的最大射速,配合超長的射程,被瞄準的目標只會變成用來增加土地肥力的齏粉。

值得一提的是,現實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會發展成塹壕戰,也多是因為火炮的射程遠遠超過步兵部隊的機動速度導致的。

這麼說或許可能有點極端,但現實就是步兵的機動速度無法令他們迅速脫離火炮的覆蓋範圍,以至於戰爭最終變成了以步兵在戰壕裡等待死亡,並將所有作戰都交給炮兵們的消耗戰。

消耗的東西不只是彈藥。

還包括敵方的食物,士兵,以及士氣。

誰的部隊先一步因為支撐不下去,誰就會成為被掃進垃圾桶的那個傢伙。

而帝國,是整個大陸上最經不住這種消耗的國家。

作為陸權主義國家,帝國只有北面的北海有一部分還算堪用的港口。

但想要從這些港口獲得物資,就不得不突破來自聯合王國的艦隊的封鎖。

同樣,在大陸上,帝國也因為四面是敵的處境,很難獲得足夠的戰略物資儲備。

結果就是,帝國必須用最快的速度逼迫單一方面的敵人和自己坐上談判桌,並將空閒的部隊投入另一個戰場之中。

沒錯,帝國的戰略並不是徹底擊潰敵人,而是依賴敵人的求和。

可在現代火炮的影響之下,這種以強攻逼迫談和的方案只能是個笑話。

山坡上,披著雨衣的雷恩看著第一輛裝滿了1型號(低初速)彈藥的卡車爬上山坡,心中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k13的炮彈質量是五十公斤左右,一輛卡車可以搬運五十到七十五發,有這一車的炮彈,已經足夠三門火炮使用上一段時間的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