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大娘,正是趙梅的奶奶。
李慕白和趙梅臉色一變,立刻跟著村民往趙梅家跑去。
趙梅的奶奶年事已高,身體本就虛弱,前些日子又受了風寒,一直纏綿病榻。
李慕白之所以能用半碗泡麵換到趙梅這個“媳婦”,也是老人時日無多,趙父即是為了保全趙梅的一條命,也是為了滿足老人做一個飽死鬼的孝心,才換的趙梅。
李慕白之前也去看過,餵了些維生素和現代帶來的感冒藥,但效果不大。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加上這個時代惡劣的醫療條件和營養匱乏,很多時候只能聽天由命。
他們趕到時,老人已經陷入了彌留之際,呼吸微弱,眼神渙散。
趙梅的父親趙長福,以及趙梅,都圍在床邊,低聲啜泣。
李慕白上前探了探老人的脈搏和呼吸,心中一沉。
他知道,回天乏術了。
他默默退到一旁,沒有打擾這家人最後的告別。
沒過多久,老人在親人的陪伴下,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哭聲頓時響徹了簡陋的土屋。
趙梅撲在奶奶身上,哭得撕心裂肺。
趙家村的村民們聞訊,也紛紛趕來弔唁。
在這個朝不保夕的亂世,死亡是常事,但每一位老人的離去,都意味著一段記憶的消失和一份庇護的減少。
李慕白看著悲痛的趙梅,心中也有些難受。
他雖然和這位老人接觸不多,但畢竟是趙梅的親人。
他走上前,輕輕拍了拍趙梅的肩膀,低聲安慰道:“節哀順變。奶奶走得很安詳,這也是一種福氣。”
他又對趙長福說:“趙叔,奶奶的後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
趙長福紅著眼睛,哽咽著點了點頭:“謝謝……謝謝李先生……”
按照村裡的習俗,喪事辦得簡單而肅穆。
李慕白沒有過多幹預,只是在入殮和掩埋時,提醒他們注意一些基本的衛生,比如用石灰進行簡單的消毒,避免汙染水源等。
這些細節,村民們雖然不理解,但出於對李慕白的信任,也都照做了。
自從趙梅奶奶嚥下最後一口氣,趙家村便籠罩在一片低沉的哀慼之中。
按照當地的風俗,喪事要停靈數日,供親友弔唁,也讓亡魂有時間告別故土。
李慕白雖是外來客,但作為被村民敬畏的“李先生”,又是趙梅的主人,他也象徵性地去看過一次。
趙梅奶奶的土坯房裡,一盞昏黃的油燈如豆,勉強照亮著正屋。
李慕白靜靜站著,打量著一切。
一口薄薄的木棺停放在屋子中央,棺前擺著一張破舊的矮桌,上面放著一個瓦罐充當的香爐,插著幾根劣質的線香,青煙嫋嫋,混雜著屋裡潮溼的泥土氣和若有若無的屍腐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