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恭喜李按導演,憑《斷背山》斬獲最佳影片金獅大獎!”
“轉載自《好萊塢日報》:由呂睿編劇並監製,投資1.5億美元的動作/災難題材電影《我是傳奇》,定檔12月2日登入北美院線。”
“《颶風營救》北美檔期已確定,10月14日,敬請期待!”
“繼《潛伏》後,由呂睿編劇的最新恐怖片《靈動:鬼影實錄》,定檔10月31日,萬聖節前夜……”
“睿視界新劇官宣立項——《士兵突擊》,聯合八一製片廠打造,講述農村娃許三多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兵王’的勵志歷程。”
…
9月上旬是華宜兄弟在大搞營銷,看得圈內、圈外人目不暇接。
這才剛到中旬,風頭就轉到了睿視界這邊。
更準確地說,是呂睿本人身上!
《我是傳奇》《颶風營救》《靈動:鬼影實錄》,三部電影將齊登好萊塢市場,這牌面著實夠大!
相比之下,華宜的《夜宴》《墨攻》等專案多少顯得不夠看。
就連李按憑《斷背山》拿金獅大獎的熱度,都被壓下去不少。
畢竟那是部同性題材影片,主演又都是老外,不太符合國內行情,媒體報道力度本就有限。
但呂睿的這些電影專案卻不同,若是能全部大賣,那可全都是實打實的榮譽與勳章!
比起馮小鋼、張藝謀、陳凱哥等人,他眼下在諸多宣傳口的領導面前,簡直就是“香餑餑”般的存在。
電影學院出身,祖上幾代都是普通農民、工人,不涉任何派系……
這就叫根正苗紅!
何況他自己還有真本事,要票房有票房、要獎項有獎項,關鍵是年輕、懂事、潛力無限……
洛杉磯機場。
呂睿正準備登機,韓三坪的電話突然打來:“部裡領導今天開會時特意點了你的名,說要把你當成重點培育物件,讓我們這些‘國字頭’單位的,好好給你搭臺子、鋪路……”
聽著這隱晦提醒,呂睿瞬間秒懂:“感謝領導栽培,我一定好好幹,為華語影視行業添磚加瓦!”
“哈哈,好,”韓三坪滿意極了,“有空多來中影坐坐,我跟底下人交代過了,你來了不用通報,直接來我辦公室。”
“一定!”
剛掛了韓三坪的電話,任忠倫的來電就接了進來。
“呂導,有空多來上影走走,我們這兒好東西也不少,保準你滿意……”
呂睿雖然不清楚部裡領導開會時具體說了什麼,但從韓三坪和任忠倫接連來電來看,他接下來的路肯定會比之前好走得多。
“任董相邀,自然要去,哈哈。”
“行,我掃榻恭候。”
沒聊幾句,因為要準備登機,兩人便結束了通話。
由於飛機起飛時不允許接打電話,所以呂睿便開了飛航模式。
等正式起飛,進入巡航平穩階段,他這才關掉飛航模式。
下一秒,就見幾個未接電話和簡訊跳了出來。
從資訊裡的自我介紹來看,基本上都是各大國字頭傳統電影製片廠的人發來的。
呂睿大致翻了翻,目光著重落在西影上。
想當年,西影是何等的輝煌,京圈在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可惜隨著政策明朗,商業片開始佔據主流,西影逐漸出現了掉隊的跡象。
畢竟不是誰都能成為張藝謀,多數老導演根本玩不轉商業片,培養新人難度又高。
過入千禧年後,行業人才大量湧向京、滬,加上各大藝術院校也在那邊,經濟繁榮同樣輪不到大西北……
多種因素影響下,西影的衰敗也成了必然。
但是嘛……
呂睿眼珠一轉,忽然想起了西影的那些“老前輩”們。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西影整體經濟效益雖然不行,但論到牌面、資歷、行業地位,誰能比得過?
要是可以讓他們也來幫幫忙……
一念至此,呂睿先禮貌客氣地回覆了那些製片廠人員發來的訊息,而後取出膝上型電腦,繼續投身於劇本創作之中。
原本他還在憂慮,自己籌備的這個劇本在過審時或許會面臨不小的阻礙。
但如今,形勢逐漸明朗起來。
正如古人所言: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遇到問題,總歸會有解決的辦法。
當然,他自己肯定也不會莽撞行事,去觸碰那些敏感雷區。
在《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裡,男主患的是艾滋病,劇情主要圍繞抗艾藥物展開。
而《我不是藥神》經過改編後,男主成了生意人,關注的是白血病患者急需的仿製特效藥格列寧。
這兩部電影都是各自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可不是簡單拿來漢化或改編後就能開拍的。
特別是艾滋病,在國內,這是個令人“談之色變”的詞彙。
呂睿自然不會傻乎乎的照搬。
套用框架和部分情節就行了,主演脈絡還得選擇新的主線。
經過這段時間打聽、蒐集訊息,他給男主設定的身份背景是一名“肝癌”患者,聚焦的“高價救命藥”是索拉非尼。
根據前世記憶,這款藥會在明年年末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進入了國內市場,並在隨後成為了晚期肝癌治療的靶向藥。
但當下,它在國內卻屬於尚未獲批的新藥,國外價格更是高得驚人,普通患者根本無力承擔。
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患者只能選擇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
可治療癌症的高昂費用,又豈是普通家庭能負擔得起的?
這恰恰貼合了當前的時代背景。
一次偶然的病友聚會,主角得知國外有價格相對低廉的仿製索拉非尼。
起初,他只是為了自己能活下去,冒險託人從國外代購。
但看著身邊病友們同樣絕望無助的眼神,他心中的正義感被點燃,毅然決定要為大家開闢一條“生命線”,哪怕前方是荊棘密佈、困難重重……
如果說“系統”是助力呂睿成功的關鍵金手指,那麼“重生”對他來說,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優勢。
但凡他沒看過《我不是藥神》成片,不知道索拉非尼會在明年9月獲批進入中國市場,這個劇本都改不成!
而現在,不僅劇本改編工作進展順利,後續還有可能借助政策熱度,進一步擴大影片的影響力。
這局面簡直贏麻了!
與此同時,就在呂睿忙著改劇本時,傑森·布樂姆這邊《靈動:鬼影實錄》的宣傳也在有序推進中。
所有前期宣傳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心理、聽覺和視覺暗示的方式誘導觀眾,讓他們相信釋出的訊息、影片、乃至於電影正片都是真實的。
這就跟心理學上的潛催眠是一個道理。
最佳案例就是《女巫布萊爾》,不過這部電影拍的太粗糙,雖然花費了大價格的宣發投入,也確實帶來了可觀收益,但電影導演和主創等卻全被罵成了臭狗屎。
可《靈動:鬼影實錄》卻不同。
雖然這部電影的宣傳也帶著“欺騙性”,但電影本身卻足夠精彩真實。
200萬美元的成本投入,絕對可以讓觀眾們滿意!
所以,即便宣傳規模和欺騙性鋪得大,但從主創到發行團隊,沒人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用呂睿的話來講就是:“那些被“騙”來看的觀眾,說不定還會感謝我們,讓他們看到了這麼精彩真實的恐怖片。”
被徹底洗腦的傑森·布樂姆,如今更是滿心期待影片的票房成績。
辦公室門被推開,負責第二階段宣傳的喬爾走進來彙報道:“boss,按您吩咐,影片已經轉發出去了。”
“好。”傑森滿意點頭,接下來就等水軍推動,熱度發酵了。
可這時,喬爾卻皺眉不解道:“到現在,我們在宣傳上的投入已經高達730萬美元了,預計還要投入不少於1000萬美元,這已經遠遠超過了電影投資成本,真的能回本嗎?”
這話讓傑森臉上的笑容一僵。
的確,按呂睿的規劃,這片子如果想上院線賺錢,前期投入極大。
不僅是宣傳投入,單是電影複製,從沖印、存貯、運輸到保險,成本就要1500美元一個。
商業連鎖院線的影院大多是多影廳,需要大規模發行,第一批至少也得3000個複製。
這就是450萬美元!
也就是說,電影還沒上映,單純投入已達1380萬美元!
要知道,截止當前,布樂姆之家全年總收入都還沒超過1000萬美元。
若不是呂睿執意要這樣做,且還投入了大筆資金,傑森絕不會在這片子上砸錢!
他深吸一口氣,看向喬爾:“你覺得我們現在還能停下嗎?”
沉默片刻,喬爾搖頭:“停不下,也不能停,否則損失更大,只能拼盡全力搏一把!”
“拼吧!”傑森眼中逐漸燃起了鬥志。
這部電影的發行無疑是一次極大的冒險。
但說到底,任何電影的投資與發行,本質上其實都是在冒險。
一家獨立製片或發行公司想發展起來,冒險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好萊塢資源被六大公司近乎壟斷的當下。
跟著哈維工作過數年的他很清楚,電影是高風險投資,以小博大更是險中求勝。
但也只有這樣,公司才能真正變強!
布樂姆之家要發展壯大,需要更多資金,唯有資金充足,才可能避免淪為六大公司的附庸和資本的掌中玩物。
要知道,在好萊塢的食物鏈中,中小公司的生存其實很依賴於冒險。
反倒是真正的大公司大多數連冒險的勇氣都沒有。
並非沒底氣,而是沒必要。
這是成為寡頭後必然的保守心理。
明明知道某種模式能大賣,為什麼要改變?
靠抄襲、出續作、用固定套路就能賺錢,誰還願意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但像瑞興影業、布樂姆之家這樣的公司,想獲得鉅額利潤,必須敢於冒險,去拼、去搶、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抱著這樣的態度,僅一天時間,又是上百萬美元的宣傳資金砸了進去。
效果十分顯著,那段影片迅速在網路上開始傳播,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與熱議……
……
送呂睿前往機場,又返回公司處理完工作後,伴著傍晚涼爽的風,彼得·格里芬回到了家裡。
停好車,他如往常那般,在門口靜靜地佇立了片刻。
眼前是一塊平整的花園,嫩綠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齊齊,五顏六色的花朵肆意綻放,散發著陣陣芬芳。
整潔的房屋外觀大氣典雅,白色的外牆在夕陽餘暉下染上一層暖黃。
泳池裡清澈的水微微盪漾,水面波光粼粼。
這一切,都讓彼得感到無比踏實。
回想起在caa工作的日子,那時他雖不至於窮困到上街乞討,但工資卻僅夠維持家庭日常開銷。
母親生病後,他只能買廉價藥物,看著母親被病痛折磨卻無能為力。
可自從跟著呂睿工作後,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的車從那輛老舊的雪佛蘭,換成了寬敞舒適的凱雷德。
他住的房子也從偏遠郊外搬到了乾淨整潔、治安良好的市區,家人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更讓他欣慰的是,母親成功做了手術,身體也在慢慢康復!
這所有的改變,都是呂睿帶給他的。
所以,他心中對呂睿滿是感恩,這份感恩如同奔騰不息的大西洋,滔滔不絕!
每次踏進家門時,他都會在心底默默發誓,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絕不能辜負呂睿的信任與栽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