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1990

第25章 想不想寫個本子

很多讀者也站出來現身說法,表示張延寫的小說只是新奇有趣而已,還遠不到離經叛道的程度,反倒是很多所謂紅學家研究出來的東西,那才真叫一個荒腔走板。

還有一些自認是紅學家,卻被主流排斥在外的紅學界小學生,也趁機跳出來嘰嘰歪歪,控訴主流紅學家試圖壟斷釋經權,是寄生在新時代的反動學f,是壓在紅迷頭上的3z大山。

於是抨擊紅學家們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的聲音,也就逐漸增多起來,許多地方報紙紛紛刊載了辣評文章——比如恆江日報。

中國青年報是團zy旗下的官方大報,再迭加上這些社會輿論,那位帶頭髮起衝鋒的著名紅學家,很快就有些扛不住了。

不過他這人死鴨子嘴硬,堅決不承認自己是在打壓張延,

最後只登報回應稱:自己保留對《紅樓名偵探》褻瀆經典的看法,但願意給年輕一些寬容,並期待張延日後能迷途知返,為紅學事業添磚加瓦。

雖然這番回應依舊是居高臨下指指點點,但部分紅學家對張延的攻訐,總算也告一段落了。

當然,能這麼快息事寧人,也是因為前兩年電視劇、電影相繼上映時,紅學家內部吵的不可開交,差點人腦子打出狗腦子,整個圈子也四分五裂,根本就團結不起來。

要是放在87年電視劇播出之前,估計張延就沒這麼容易過關了。

而經此一役,張延也不敢再矯情,連夜刪除了後面主角與鳳辣子的互動,免得又被人上綱上線。

本來完稿是61萬字,刪完還剩下57萬字。

11月27號,《通俗小說報》的月銷量歷史性的突破了100萬冊,正式成為了北方通俗小說雜誌中無可爭議的霸主,觸角甚至延伸到了江浙一帶。

靠著這一驕人戰績,以及先前報紙上的爭論,年僅23歲的新銳暢銷作家張延,也逐漸在圈內有了一定的名氣。

與此同時,因為在報道上特意披露出了,《紅樓名偵探》即將正式完稿的訊息,張延陸續收到了中國青年出版社、吉林的時代文藝出版社的出版邀約。

前者和《中國青年報》是一家,後者則與湖南人民出版社齊名,有著豐富的當代通俗小說出版經驗。

面對這兩家出版業巨頭的邀約,張延自然十分心動,只是津門文學雜誌社一直沒什麼反應,讓他多少有點摸不著頭腦。

雖說津門文學在出版界影響力,比這兩家要弱上一些——津門出版界的真正巨頭是文藝百花出版社——但也不能坐視自己旗下的暢銷作家被挖走,卻連掙扎都不掙扎一下吧?

直到11月30號這天。

社長孫紹梅終於再次召見了張延,但一開口,聊的卻不是出版問題,而是……

“聽說鄭銘認為你寫的小說,很適合改編成影視劇本?”

張延沒敢託大,老實回答道:“鄭老師說的是:小說裡有些橋段很有畫面感,比較適合改編成影視劇本。”

“這樣啊。”

孫紹梅點頭道:“既然鄭銘都這麼說了,想來應該差不了的,畢竟他可是張翼謀的同班同學。”

啊?!

怪不得自己誇鄭銘榮獲‘全國十佳新聞攝影記者’時,他反倒有些失落的樣子。

【ps:後來鄭銘辭拍了部記錄電影叫《往事歌謠》。】

“最近播出的《渴望》你看了嗎?”

張紹梅的話總是有些跳躍,張延還在感慨鄭銘的事情,他又一杆子支到了電視劇上。

“當然看了。”

《渴望》是11月3號在京城臺首播的,然後影響力迅速擴散到了周邊省市,無數人看的如痴如醉,聽說播放期間連治安都有所好轉。

張延其實沒那麼愛看這種劇,但架不住母親特別喜歡,總在電話裡跟他聊起劇情,為了能跟母親接軌,他只能被迫成為這部劇的忠實觀眾。

孫紹梅又繼續道:“那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作品,聽說很快就要上央視了,而咱們津門電視臺也有個電視劇製作中心,成立的時間不比京城晚。

這次《渴望》熱播,刺激到了上面的相關領導——比不過央視情有可原,但要是被京城遠遠拋在後面……

所以津門電視臺決定製作兩到三部精品劇,預計再過不久就要開始徵集劇本了。”

說到這裡,張紹梅停下來,直視著張延問:“怎麼樣,你想不想寫個本子試試?”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