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悅注意到了吳曉彤的異常神情,便起身前來悄摸摸地打聽。
“曉彤,咋回事兒啊?”
吳曉彤見四處無人,便將事情簡單地說了出來。
“啥玩意兒?《我告訴你》已經賣掉了?這麼快嗎?”
吳曉彤輕輕的點了點頭:“嗯……”
嚴悅立馬就開始吐槽蘇澄:“那他為啥不早說啊,讓你白白費了那麼多的功夫。”
“你看你這臉憔悴了那麼多,黑眼圈都出來了!”
“也不怪他吧。”
“這還不怪啊,賣掉了應該第一時間告訴你啊。”
“他很忙。”
“忙個屁。”嚴悅低聲罵了一句,緊接著就抬頭觀察四周有沒有人聽到,確認安全以後才繼續跟吳曉彤交流。
嚴悅覺得吳曉彤有點傻。
我都幫著你罵了,你就也跟著我一起罵發洩情緒就完事兒了唄。
你替他找什麼藉口啊?“小悅,不是這樣的,蘇組長手上的事情很多。”
吳曉彤還在替蘇澄解釋。
蘇澄通知還是不通知她都不是義務的,人家肯定要先忙完自己手裡的事情才顧得上她啊。
再者。
就算沒賣掉,她的方案也過不了蘇澄那一關,結果是一樣的。
嚴悅撇了撇嘴:“行了行了不說了,走吧吃飯去。”
……
接下來的幾天就由陳素娜套馬甲與帝豪集團走程式。
交易結束以後,陳素娜獲得了《我告訴你》的核心的程式碼和後臺許可權,蘇澄仍然把這個交由小陳進行管理。
趙鵬那邊的程式改進是同步的,等改好了以後蘇澄就把程式碼複製貼上給陳素娜,讓她上後臺更新上去。
改版的程式難度並不高,值錢的是蘇澄的想法和一整個創意。
程式大概也沒寫多久,大概就兩個模組的任務量,從開始動工到後臺更新也就兩週的時間。
與此同時,地推業務也在進行,蘇澄挑選的城市是京州。
這個沒什麼爭議也不需要糾結,距離近就好操控,趙鵬能夠把控,出現問題蘇澄也能隨時介入。
接下來就交給使用者和市場進行驗證了。
蘇澄這輩子都沒創過業,初高中的時候收同學錢代寫作業大學幫忙肝論文不算。
他幫其他老闆解決過不少商業難題,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告訴你》是蘇澄的處女作品。
要說內心沒有一點波動那是假的,恰恰相反,蘇澄內心的波動還很強烈,比較期待使用者們的反饋,他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使用者們的認可,儘可能的留住現存的使用者。
這就是幫別人解決問題和自己創業的區別了。
前者可以不帶任何情緒的去理性思考。
但輪到自己上,就要被主觀上的情緒等因素影響,判斷力和理性會出現波動。
即便強如蘇澄,即便已經他在別人盤裡實操過很多次,但到了這種時候他心裡還是會緊張,會出現忐忑情緒。
出現這種情緒是正常的,即便99%的確定自己能行,還是會產生相應的情緒。
蘇澄相比較起其他的創業者,優勢可能是能夠更快的平復這種情緒上的波動。
他能夠清晰明白地把這背後情緒產生的邏輯和來源搞清楚,然後採用最理智的方式去處理。
其餘的就全都是商業上的事情了。
……
吳曉彤這幾天一直關注著《我告訴你》,她還調查了相關的買家,好像是一家在國外註冊的公司。
她也沒搞清楚為什麼會有外資公司買這個產品?
難道是在國內創業的外籍華人?滴咚~手機上突然彈出來一條更新通知,正是來自《我告訴你》這款app的提醒。
伴隨著手機上的滴咚,吳曉彤的心臟好像也跟著滴咚了一聲似的。
嗯?更新了?是做了新的內容嗎?
吳曉彤立即更新軟體,迫不及待地開啟介面想要看看產品到底新出了哪些內容。
開屏以後,吳曉彤首先閱讀到了一則《告使用者通知書》。
內容大概就是解釋一下產品的定位和業務內容的變更。
裡面簡單闡述了內容變更的原因,為什麼不再繼續做價格趨勢跟蹤,將爬蟲和反爬的問題解釋了一下。
更多的是介紹軟體更新以後的新業務。
讓她感覺到驚訝的是。
《我告訴你》在砍掉“價格跟蹤”業務以後,竟然真的轉向了線下,而且還真的是用餐方面的功能。
轉型的新業務完美契合該產品原來的核心功能,準確來說符合同一類人的使用需求。
會關注價格走勢的使用者大機率也會看餐廳的評價,這個群體是高度重迭的。
這個變動跟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吳曉彤在冒出來這個想法以後,不由得沉悶的笑了:“我是不是大言不慚的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想法撞車是常有的事,在詳細瞭解過《我告訴你》展開的新業務後,吳曉彤確定了自己剛剛的想法。
“好像確實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她的想法和方案是模糊的,而《我告訴你》更新的功能是準確的。
模糊和準確是兩個概念。
想法模糊往往就等於0,等於失敗。
想法準確,那就代表著方案和措施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是有意義的存在,越準確成功率就越高。
《我告訴你》主打使用者們對餐廳的真實評價,以此作為基礎為其他使用者提供參考度。
“切入點有點獨特新奇。”
吳曉彤抿了抿嘴,好像也可以說成……刁鑽?既然這樣的話,那背後應該做好刷評價的防範措施,什麼水軍賬號刷評價那種肯定要杜絕。
吳曉彤甚至都沒去吃午飯,她抱著手機開始對著《我告訴你》逐一分析了起來,她後的新老闆都做了什麼事情。
伴隨著新業務的轉型,他們首先給出了餐費補貼。
只要認真寫一份評價,即可獲得餐費補貼,直接補貼消費賬單的百分之五,最高可以免單!直接打款到使用者指定的微信、支付寶、銀行卡或者其他什麼賬戶。
“這個行為應該是想留住使用者,同時給他們的新業務打基礎吧?”
吳曉彤覺得自己分析的應該沒錯。
因為新業務主要圍繞的是評價來讓使用者參考的,你新業務一條評價都沒有,使用者何來體驗感?怎麼參考?這一點其實很好看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