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從外貿開始

第1042章 歐洲市場的5%計劃

2022年是鋰電池,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產業大爆發的年代。

半年度營收超過去年全年在這幾個行業裡,並非什麼特別新鮮的事兒,按照不完全統計,上半年營收超過去年全年的至少有七家。

而達到這個標準的準上市公司,也有好幾家,拿原材料爆漲的鋰電池行業來說,天齊鋰業上半年度的營收相較於去年暴漲了508%,半年度的營收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兩倍。

而錦新時代與尉來集團都已經接近於這一標準了,包括BYD也是如此,全行業的大爆發,這在A股甚至於全世界的資本市場都是比較難見的。

上一次這麼大規模的爆發,幾乎所有的人都吃到肉這種,還是網際網路電商的爆發期吧?

不過這也只是新能源產業,除了尉來與BYD這兩家大爆發的新能源整車製造商,以及像賽力斯這種快速成長的新勢力品牌之外,其餘傳統廠商上半年的營收可都不怎麼好。

絕大部分整車廠商的營收都是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到了燃油車的拖累,包括悅馳汽車在內的都受到了不小的拖累,不過對於尉來集團整體而言,2022年上半年度的營收是喜人的。

新能源業務增速超過預期,107.42萬輛的整車銷量,已經完成了今年銷量預期的一半了,全年的企業戰略正朝著預定的方向發展。

“考驗就在今年下半年了。”

四月份滬市全面爆發的特殊事件,影響了整個事件的走向,自四月份之後全國各地就陸續的爆發,延期的帝都車展最終還是取消了。

而蓉城,羊城等等國內重要的車展,要麼延期,要麼草草舉行了事,下半年大部分重要的線下活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尉來自四月份帝都車展延期之後,就決定不再以集團層面組織參加車展。

新車的釋出,大部分也是以線上的形式為主,至於說當地的經銷商以及子公司,若想利用尉來的品牌參加展會,集團公司並不會阻止,但需要提前報備方案,若是出現方案不符合企業文化,引發輿論爭議的營銷,需做好應對措施。

“滬市那邊的供應跟得上吧?”

“跟得上,我們優先把車型往滬市那邊一些。”

新能源政策正在不斷的調整,除了補貼會逐漸減少,迴歸正常之外,最大的變化就是牌照的發放,從2023年1月1日起,滬市將不再發放混合動力的專用牌照。

對於像是北上廣深出生以及生活的大部分人來說,牌照比一輛車貴屬實是再正常不過了,尤其是以帝都與滬市最為誇張,新能源汽車的時間視窗,解決了大部分人的牌照困難。

而一旦混合動力車型綠牌的停發,又將堵住他們一條獲得牌照的路子,所以今年剩下的幾個月裡,包括BYD的DM系列,星河系列以及L等增程式車型,成了滬市老百姓搶購的目標。

“那就行,等到明年再發布一款L系列,那這樣的話咱們在L系列上的佈局就差不多完成了。”

從不理解,被貶低式的認為依靠冰箱彩電大沙發來賣車,到處大企業陸陸續續的釋出增程式車型,現如今就連死嗑純電的小朋汽車都有增程式車型的計劃了。

很明顯的就是增程式熱賣的邏輯各大車企已經搞清楚了。

從車型配置上來看,各價位檔次的增程式車型電池容量通常在50度到100度之間,續電續航能力基本在150公里至300公里以內。按照國內車主日常通勤日均約50公里計算,增程式車型滿足了90%車主的通勤需求,完全可以當成是純電車型來使用。

而長途續航方面,超過1000公里的續航能力,也足以保證大部分人的高速通行,新能源政策的優惠以及路權增程式均能享受,駕駛體驗上也能夠兼顧純電的平順以及燃油的可靠。

在補能方面,雖然現在大力推行快充,國內充電樁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但是三四線城市以及老舊小區,依舊還是充電難,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在高峰期依舊是排隊嚴重。

增程式車型對於充電的依賴性較低,即使沒有充電樁,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加汽油,無需為充電刻意規劃行程,這種不挑補能場景的特性,完美適配了基礎設施不均衡,不完善的現實,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門檻。

這是使用者層面的,而對於車企層面,技術門檻低,增程式是包括混合動力以及純電技術在內的三大技術當中,結構最為簡單的。

當一項技術最為簡單,而市場又能夠接受,是不是過渡,能過渡多少年根本不重要了,開幹就是了,先把錢賺到手再說。

從這裡也能夠看出菊花商業嗅覺上的敏銳,當所有的車企或是因為看不上,或是因為拉不下臉而沉浸在對增程技術的爭議之時,他們二話不說就是拉著賽力斯開幹。

大嘴更是從之前各種噴,轉為各種誇,讓賽力斯繼尉來之後第二家吃上增程式大肉的車企。

從尉來到菊花,再到長安深藍,零跑等等品牌的加碼,以及小朋這樣的新玩家準備入場,增程式車型的市場越來越大,價格覆蓋了15萬元至50萬元區間,這已經不是所謂的過渡方案了,而是切切實實的主流了。

2022年,增程式車型佔據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3.6%的市場份額,年均複合增長超過100%,預期到2024年,增程式車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將提升至10%以上,整體銷量達到100萬輛以上。

“老闆你真的不去歐洲了?讓我去的話行嗎?”

一至六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260萬輛,尉來以27.03%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透過增程式的增長,也算是切入到了混合動力市場,撬動BYD在混合動力市場的份額。

每賣出去四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尉來的,這個市場份額可能在外界看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對於檀錦程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年銷量的提升一個級別,也就意味著企業的投入必須再上一個臺階,從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間,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不太友好,但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其實影響都是偏正面的。

三年的時間,給了企業很大的發展空間,像是他們這樣的出行企業,更是需求大幅度上升,從前大家都活在安逸的環境裡,各大對於基礎設施的投建也非常大。

去哪裡都方便,根本無需擔心出行的問題,而透過這三年,大部分人意識到有一輛車,哪怕是兩輪的,對自己以及家人非常的重要,從前所謂的環保出行,也不再被刻意宣傳。

沒有這三年,想要普及個人出行消費觀,顯然不可能這麼快,眼下國內市場一切正常,出口就成了尉來接下來的重點。

新能源出口方面,國內依舊是特斯拉,上汽與尉來這三強為主,特斯拉佔據著出口半壁江山,滬市超級工廠超過50%的產能用於歐洲出口。

尉來要想在出口方面有所突破,除了在歐洲地區辦廠,規避10%的關稅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銷量提上去,尉來海外分公司,因此有一個針對於歐洲市場的5%計劃。

那就是保持尉來在歐洲市場5%的市場份額,以今年歐洲地區全年250萬輛銷量預期來計算的話,尉來需要在歐洲地區拿下全年12.5萬輛的銷量。

而隨著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上升,尉來要保證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僅僅只依靠於現有的銷售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尉來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再次擴大品牌在歐洲地區的影響力,在大街上能夠看到更多的尉來車型,租車公司就是尉來最好的合作伙伴。

SIXT成了尉來最優的選擇,作為歐洲最大的租車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100多個網點,車隊規模超過24萬輛,SIXT有意至2030年將電動化車輛佔比提升至70%與90%之間。

尉來是除歐洲地區品牌以外,在歐洲知名度最高的兩大品牌之一,相比起另一大品牌特斯拉,尉來擁有高價效比和成熟的技術,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值得一提的是,SIXT於1912年創立於慕尼黑,但是現今總部卻是位於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爾堡,截止2022年,業務覆蓋全球105個國家,佔據著德國租車市場32%的份額。

“透過與SIXT的合作,尉來可以更加快速的切入到歐洲主流消費場景,繞開傳統經銷商網路建設的漫長週期,直接觸達個人使用者和企業客戶,我們對於這一次的合作相當的滿意。”

9月1日,出席簽約儀式的李響,面對歐洲以及全世界媒體的長槍短炮,侃侃而談。

不過內心的李響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腹誹的,這樣的場景按理來說應該是老闆出席的,但是老闆不願意出國,理由是國內市場更加的重要,L9是本月開始交付,他得盯著。

但是按李響的猜測,老闆這很明顯的是不想出國,一慣以來老闆就是這種風格,能不出國就不出國,這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不過沒辦法,誰讓他是CEO呢,這事兒派他出面也不算怠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