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時代

第1200章 道醫,藏醫,僧醫,終南山金線艾(

在方言原來的認知裡面,海燈和尚的醫術屬於是民間實用型,結合了武術傷科、草藥知識和傳統養生理念,在特定地域和人群中如鄉村民眾、習武弟子發揮過實際作用,並有一定的民間口碑。

但是要說有多神,方言還真是沒啥印象。

現在這時候他說的“修行之人收藏的醫書”,方言很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

當然聽到這話後,不光是方言好奇,同樣好奇的還有老範。

他對著海燈問道:

“叔,什麼修行之人的醫術?道醫嗎?”

很好,直接把方言想問的問出來了。

聽到這個問題後,海燈說道:

“有一部分是道醫,還有一些藏醫,以及一些內地寺廟中流傳的醫術,也就是僧醫或者佛門醫。”

聽到這裡,方言和老範明顯都來了興趣。

這三樣醫術在目前這個時間段,想要接觸還是有點難度的。

而海燈能夠一次性拿出來,就更加難得了。

道醫方言接觸過,藏醫方言也聽過一些,藏醫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時期,是藏族先民在與疾病鬥爭中積累了初步的醫藥知識。

使用草藥、動物藥治療外傷和常見病。

早在吐蕃時期(公元7-9世紀),藏醫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松贊干布時期設立了“醫署”,並組織翻譯了大量外來醫學典籍,如當時印度醫學、漢族醫學著作,為藏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公元8世紀,藏醫經典《四部醫典》又稱《醫方四續》問世,由著名藏醫學家宇妥寧瑪雲丹貢布編撰。

此後,藏醫在不同歷史時期不斷豐富和發展,湧現出許多著名醫學家。

藏醫理論以“三因學說”為基礎,認為人體的健康與疾病由“隆”(氣)、“赤巴”(火)、“培根”(土和水)三種因素的平衡決定。

唐代與吐蕃交流頻繁,世界首部官修藥典《新修本草》中收錄了部分來自西域、青藏高原的藥材,如“羌活”“大黃”等,這些藥材在藏醫中也常用,它們在書中作為廣義的“胡藥”“番藥”被收錄。

《諸病源候論》,《本草綱目》對藏醫裡的一些藥也有記載。

在方言上輩子的時候,藏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得到保護和傳承。

全國設有多所藏醫學院(如xz藏醫藥大學),藏醫醫療機構廣泛分佈於xz、青海、四川、甘肅等藏族聚居區。

它獨特的診療方法在治療慢性病、高原病、風溼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療效,同時也逐漸受到國際關注。

至於僧醫或佛門醫,方言就真是沒怎麼接觸過了。

不過古籍裡面還是能看到他們的身影的,比如南北朝時期的《高僧傳》中,多處記載僧人以醫術救人,如東晉高僧佛圖澄,據說能以醫術治疑難雜症,甚至預測瘟疫。

還有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收錄了部分僧醫的方劑和療法。

此外宋代《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等宮廷官修醫書,也引用了佛門醫方。

而海燈和尚明顯是知道很多的。

“您這幾年都在研究這些?”範長亭對著海燈問道。

海燈說道:

“也說不上是研究,我學識有限,好多東西都需要找其他的典籍印證,所以說是研究,還不如說是我在收集更加恰當。”

“原來如此……”老範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然後和方言對視一眼,要說閱讀典籍數量,方言這個過目不忘的人,可能是老範能夠想到的最強天花板了。

“那咱們先進去說吧,別在這大太陽下聊天了。”方言的對著眾人說道。

“好!”丁劍,唐茂乾率先答應,他們兩人早就曬的頭頂發燙了,然後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接下來一行人順著電影街往裡走,在片場那邊有專門休息的區域。

小李方言還有老範陪著海燈走在一排,丁劍和唐茂乾識趣地落後半步,給他們留出說話的空隙。

最後跟著的是海燈和尚的兩個徒弟。

他們手裡的帆布包早就被太陽曬得發燙,兩人渾不在意。

“其實這些醫書,大多是我在遊歷多地的時候,和當地人一起抄的。”海燈和尚邊走邊說,枯瘦的手指捻著僧袍袖口,“在雲南雞足山抄過藏醫的《月王藥診》殘卷,在終南山道觀借過《黃庭經》的醫家註解,去年在杭州靈隱寺,還見著本宋代僧醫寫的《禪林療要》,裡面講‘坐禪病’的治法,倒和中醫說的‘氣滯’對得上,可惜我懂的不多,只能抄下來再去翻書。”

“他們寺廟裡沒這方面的高手?”老範詢問道。

海燈說道:

“早就沒有了,有本事的要麼走了,要麼死了。”

小李在一旁問道:

“您這是把大半個中國的寺廟道觀的書都抄遍了?”

“談不上遍,”海燈和尚笑了,眼角皺紋堆成溝壑,“只是覺得,好東西藏在山裡、廟裡太可惜,他們自己不用了,我還有些興趣,所以就抄下來帶走,看著能不能碰上有緣人。”

說著還看了一眼方言。

接著眾人來到了片場休息區,海燈和尚已經把裝了東西的包放在了桌子上,接著開啟後露出了裡面用牛皮紙包好的書籍。

這些都是他和其他人動手抄的,雖然不是原本,但是內容肯定是沒有打折扣的。

“方小友要不先看看,我想先和李小友聊聊電影弘揚中華武術的事兒。”海燈和尚對著方言說道。

方言聽到這話直接答應下來,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行啊!我先瞧瞧,長長見識,待會兒您和小李聊好了咱們再說別的。”

海燈和尚笑著點了點頭。

很是滿意方言這個態度。

“叔,我能看不?”老範在一旁問道。

海燈和尚點頭:

“當然。”

接下來他就找上了小李,兩人聊了起來。

丁劍和唐茂乾兩人對醫術不感興趣也跑過去旁聽去了。

方言則是和老範兩人,開始在這裡翻箱倒櫃,把所有書包裹都拆開,先看看都有些什麼書。

牛皮紙包被層層揭開,露出一摞線裝冊子,紙頁泛著陳年的暗黃,邊角處還沾著些泥土痕跡,顯然是在各地輾轉時留下的。

最上面一本沒有封面,只用毛筆在扉頁寫著“苗醫接骨秘錄”,字跡帶著點歪斜,這字不知道是誰寫的。

方言剛翻開第一頁,就被裡面的手繪插圖吸引了……畫上是個赤腳醫者,正用竹片固定傷者的腿骨,旁邊標註著:

“竹片需取深山三年生毛竹,浸米酒七日,曬三日,方得韌性”。

老範湊過來看,咂舌道:

“這法子跟咱四川鄉下用杉樹皮接骨差不多,就是講究更多。”

“你看這頁,”方言指著其中一段,“說接骨後要敷‘血藤膏’,用野生大血藤、過山龍、土鱉蟲搗爛,加童尿調敷,說是借生氣促骨合。童尿入藥倒是在不少書裡見過,只是這說法有點意思……”他忽然停住,“這裡寫著‘血藤與過山龍需等重,土鱉蟲七隻,童尿以浸過藥面為度’,有點意思……”

方言感覺這書內容有點偏向偏方。

就像是雷蓮爺爺收集的那些方子類似,但是又沒完全對上號。

過了一會兒,老範翻到另一本,他遞給方言看,只見封皮寫著“道門火灸經”,裡面夾著幾片乾枯的像是艾葉的植物,葉片比尋常艾草更寬大。

“這是啥?”老範對著方言問道。

方言看了看,又聞了下,說道:

“應該是艾草的某個優質種吧?這味道好濃!”

“什麼地方發現的?”方言好奇的在書裡找有沒有記錄。

老範攤手:

“沒寫。”

然後兩人默契朝著海燈和尚看去,想要詢問一下,現在方言他們開公司,這些優質的植物沒準可以培育出好品種。

結果這會兒海燈和尚不知何時已走到休息區旁的空地上,小李幾人正圍在旁邊,臉上滿是驚歎。

只見他雙腳併攏,身子緩緩前傾,右手二指輕輕點在一塊青磚上,指尖陷進磚縫半分,左臂自然垂在身側,像根繃緊的弓弦。

他輕吐一口氣,雙腿猛地一抬,整個身子竟穩穩懸了起來,僅靠右手二指支撐著全身重量。

原來這會兒他居然正在表演二指禪倒立。

這招前世方言還只是在錄影上見過,那會兒海燈和尚已經老了,為了配合表演據說還做了假。

這會兒卻是實打實的。

老範看得咋舌,湊到方言耳邊說,“小時候見他練,還得靠著樹幹借力,現在光憑兩塊磚就撐得住。”

方言盯著海燈和尚的指尖,只見那兩根手指骨節分明,像兩塊包著皮肉的老竹片。

他這個應該是外練的功夫。

倒立了約莫十幾息的功夫,他才緩緩收勢,先是左腿輕落,再是右腿,落地時悄無聲息,彷彿一片葉子飄在地上。

“獻醜了。”海燈和尚撣了撣僧袍上的灰,臉上不見絲毫的費力。

小李和丁劍,以及周圍被吸引過來的人,紛紛鼓起掌來。

很快海燈和尚就成這裡圍觀的熱點人物了,方言和老範對視一眼知道這會兒還是別去打擾人家了。

兩人接著看起了手裡的書。

老範他指著書中畫的穴點陣圖,皺起眉頭說道:

“這灸法看著怪嚇人的,直接拿艾絨團綁在手指上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