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開局揭穿皇太極

第4章 兵部尚書召見疑雲

“遵化失守那日,宣府總兵侯世祿的兩萬大軍還在居庸關紮營;薊鎮總兵劉策的人馬,在三河喝了三天慶功酒”他將茶盞重重擱下。

“袁督師不是‘五年復遼’不成,是被自家的糧草、被自家的兵,拖死了。”

黃德昌的臉漲得通紅,剛要拍案,孫承宗已抓起防務圖湊到燭火前:“你這裡標著‘寧遠至錦州,需設六座烽燧’,為何?”

“後金騎兵從瀋陽到寧遠,最快三日。”

顧昭抽出隨身攜帶的炭筆,在圖上點了三個點,“若在塔山、小淩河、杏山設烽燧,每座駐三十火銃手,敵軍過遼河時第一座報信,過鬆山時第二座,到塔山時第三座。”他畫出條虛線,“袁督師的騎兵從寧遠出發,半日就能截住。”

孫承宗的瞳孔微微收縮,這畫法他從未見過,卻比軍中用了幾十年的“狼煙計數法”清晰十倍。

他剛要再問,院外突然傳來喧譁。

顧昭側耳聽了片刻,低聲道:“是王秀才的聲音。”

果然,王秀才掀簾而入,身後跟著個佩羊脂玉佩的年輕人——正是昨日在影壁後低語的陸家嫡子。

王秀才指著顧昭的鼻子:“孫大人,這顧昭是東林餘孽!昨日他在明倫堂大放厥詞,說袁督師是被反間計害的,分明是要為逆黨翻案!”

“陸公子。”顧昭轉向那年輕人,“令尊去年在蘇州買了三千畝田,其中七百畝是周御史老家的佃農抵債賣的——不知這算不算‘逆黨’?”

陸家嫡子的臉“刷”地白了。

孫承宗一拍桌子:“都給我滾!”他指著王秀才,“明日去順天府領二十杖,再敢在兵部撒野,革了你的秀才功名!”

王秀才連滾帶爬退出去時,顧昭注意到他袖口閃過道銀光——是塊錦衣衛的腰牌。

松風堂重歸寂靜時,孫承宗的語氣軟了些:“你方才說的‘時間、地點、兵力、糧草四要素’,是從哪學的?”

“跟市井說書人學的。”顧昭笑著撒謊,前世作為記者時,他總用表格梳理新聞線索,“把每場仗的這四個數填進去,破綻自己就冒頭了。”

孫承宗從袖中摸出封信推過來:“周延儒周侍郎昨日來信,說要見你。他主管禮部,卻總愛插手兵部的事......”

老人突然眯起眼。

“你昨日在明倫堂說袁督師在牢裡寫《邊中送別》,可知道那首詩的下句?”

“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顧昭脫口而出,喉頭髮哽。

孫承宗猛地別過臉去,顧昭看見他眼角有晶亮的東西。

老人再轉回來時,已恢復了威嚴:“明日巳時,去禮部找周侍郎。記住,帶好你的防務圖。“

出孫府時,心情愉悅,看來暫時的危機已經解除。

趙守義駕著馬車候在巷口,見顧昭出來,立刻掀開車簾:“我看見有兩個穿青布短打的人跟著咱們,繞了三條街還沒走。”

顧昭鑽進車廂,從暗格裡摸出把短刀攥在手裡。

馬車拐過西四牌樓時,他掀開簾角,正看見那兩人縮在茶棚下,其中一個脖頸處有道刀疤——是錦衣衛的標記。

回到住處時,月亮剛爬上屋簷。

趙守義點上油燈,突然指著案几驚呼:“顧兄,你看!”

案上不知何時多了封匿名信,墨跡未乾,只寫著七個字:“欲救袁公,需先破局。”

顧昭捏著信紙,火盆裡的炭塊突然“噼啪”炸響,火星濺在信紙上,將“破局”二字燒出個焦洞。

他望著窗外漆黑的天空,想起前世史書裡袁崇煥被處磔刑那日,京城百姓爭著搶他的肉生啖——而這一世,他要在那個冬天到來前,撕開所有的陰謀與謊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