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翰林此言一出,其他還想湊話的人,立刻也都閉了嘴。
與此同時,在民間,民間的老百姓們,對於皇帝要給太上皇上聖祖廟號的事情,卻都沒有那麼的反應,而且還有很多人是贊同的。
因為在很多普通的升斗小民眼裡,他們日子就是從這一二十年開始漸漸變好的。
而這一二十年裡,除了今上的六年,剩下的可都是太上皇在位的時間。
所以,民間在對嘉靖皇帝的身後評價之時,那可是相當之高。
“咱嘉靖皇爺在位的時候,倭寇都被打的落花流水,現在連他們的老家都被咱們的大明端了,改為了瀛洲島。”
“還有那個草原上的韃子,他們自從在京郊被打敗之後,現在溫順的就跟一隻小綿羊似的,再也不敢南下了。”
“現在咱們這些平頭老百姓們能安居樂業,不都是咱嘉靖皇爺的功勞嗎?他老人家現在駕崩了,怎麼就當不得‘聖祖’?”
京師特區內的一處茶館裡面,一位經過了戰火的老者,他對現在的好日子感觸更加深刻。
所以當他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茶館內的客人們,無不跟著一起點頭認同。
而且,有些人在想到動情的時候,眼淚都不自覺的從眼眶中掉落了下來。
可見在這一二十年裡,嘉靖皇帝的風評真可謂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要知道,如果歷史沒有被改變的話,一切都按照以往的歷史去發展,現在的嘉靖皇帝不僅不會得到如此之盛的身後名。
甚至還會被人各種編排抹黑嘲諷。
畢竟如果翻看原來的歷史,那裡面的嘉靖皇帝還真不是個東西!
雖然在原來歷史裡的他依然是至高無上,依然是聰明絕頂,權術無敵。
可是在他後二十年的執政生涯裡面,他卻極少做出對老百姓有益的事情。
所以,現在嘉靖皇帝能獲得如此之好的身後名,能被老百姓們如此懷念。
可見這一二十年的變化,是何其之大!
“是啊,聽說咱嘉靖皇爺還資助了李神醫編撰《大明藥典》,現在這部藥典真可謂是活人無數!真可謂是造福萬代的大功績呀!”
還有一個人感慨的附和著。
顯然現在的嘉靖皇帝真的是做到了“贏得身前身後名”!
而且老百姓們關注的東西,也永遠都是最實在的東西。
他們沒有去看什麼永樂大典的續編,也沒有去看其他的東西,只說了與他們最為關切的《大明藥典》,就足可見嘉靖皇帝在這件事上,做的是真漂亮!
乾清宮內,朱載坖依然在這裡為嘉靖皇帝守著孝。
關於朝堂上的那些議論,對於現在的朱載坖而言,終究也只是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暗流,只要無人敢公開反對,那麼這件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若是有人真敢站出來反對,那麼朱載坖也不介意打著忠孝的旗號,順手清理一波那些他就看著不順眼的老雜魚和小雜魚!
“父親,您看到了嗎?您的功績,孩兒要讓天下人永遠記住。”
朱載坖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他知道,給嘉靖皇帝上“聖祖”廟號,不僅僅是為了尊崇嘉靖皇帝的功績與地位,更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
要知道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會更加的艱難艱險。
甚至可以說是動搖“國本”都不為過!
所以,朱載坖必須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無限擴大,無限拔高!
只有如此,朱載坖才能在將來做更多的事情,做更多的改變!
否則,有些事情他即便是做了,最後也只能流於表面,並不能深刻的改變什麼。
而且,雖然可能他做完這些事後,他將來的身後名會無比的差,但朱載坖也不會在乎這些。
因為這對於朱載坖而言,本身就是不值一提的。
他覺得自己還是曾經的“朱元”,現在的朱載坖身份,不過就是他借用的一個馬甲罷了。
而且如果這個馬甲能在他的手上發光發熱發揮到極致,那麼這對於朱載坖而言,也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
所以,朱載坖根本就不會一般的帝王那樣,在乎什麼身後名!
他在乎的只有現在和將來,只要能讓大明在他的手上變得強大,變得更加有生命力,並且又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方向。
那麼,這對於朱載坖而言,就足夠了!
所以,嘉靖皇帝的“聖祖”之號,朱載坖必須得給他拔上去,這既是對嘉靖的肯定,也是對朱載坖隆慶一朝權力的強化!
翌日後,在內閣,軍機處與六部公卿等所有在京大臣聯名上表,正式請為嘉靖皇帝上廟號為“聖祖”,諡號為“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高拱,李春芳兩人,帶著內閣和軍機處的成員在前,六部公卿百官在後。
他們齊齊的來到乾清宮前,對著朱載坖鄭重跪拜:
“臣等謹議:大行太上皇帝功蓋千秋,德配天地,當尊‘聖祖’之號,以彰其聖德,垂範萬世!”
正在為嘉靖皇帝守孝的朱載坖起身,轉過目光,看向眼前的文武百官,聲音清淡雅正的回道:“準。”
自此,大明嘉靖皇帝,廟號“聖祖”,史稱——明聖祖!
多年後,當史官撰寫《明史·聖祖本紀》的時候,開篇便如此寫道:
“聖祖嘉靖皇帝,承武宗之衰,振大明之運。內修政理,外攘夷狄,文治武功,可比太祖、成祖……”
而在民間,老百姓們仍習慣稱他為“萬壽帝君”,但每當提起“聖祖”二字,也沒有人有任何調侃的意思,無人不肅然起敬,懷念那位為大明開疆拓土,承前啟後的偉大君主!
可見,只有功績做到位,只要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那麼再高的榮譽,對於嘉靖皇帝而言,也是實至名歸!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