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復興:從知青到國寶科學家

第27章 車間安裝除錯成功【第2更求收藏求追讀】

這一年,京郊農村的麥收季節特別短暫。

一般而言,這個時代收麥最少也要半月20天左右才能結束。

但今年不到十天,麥子已經被收割並脫粒完畢囤入大隊糧倉。

這其中,主要是王浩然研製的兩款割麥機起了很大的作用。

時間匆匆,轉眼就到了1977年的8月初。

馬坊機械廠新建的廠房總算是完工了。

為了建這棟大型廠房,整個品谷縣的施工隊都被調動了起來。

將近3個月時間的緊張施工,這座高規格設計的面積達2400多平米的大型廠房提前建成。

之所以廠房建這麼大,是因為要把所有的製造機動三輪車的生產線全都安置進去。

除了鑄造之外,還有衝壓、焊裝、電泳、塗裝、底盤、總裝等生產線,也要裝配在一個車間內。

說到底,在產品還沒有被市場檢驗之前,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進去給每個生產環節單獨建設車間。

那就只能是把所有生產線組合到一起。

如上這些生產線也全都由王浩然帶人設計研製出來。

新廠房開荒保潔之後,王浩然帶領馬坊機械廠一干技術精英自行設計製造的一系列生產裝置就開始在廠房內安裝。

除了鑄造裝置之外,王浩然還設計了完善的熱處理工藝裝置。

熱處理是鑄造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鑄造件經過熱處理可以使其內部原始組織得到改變,消除其內應力,保證鑄件的效能,防止鑄件變形。

所以,熱處理工藝非常重要。

在研製這套鑄造裝置的時候,王浩然越發地感覺到晶片的重要性。

若是有先進的晶片,那麼就可以設計數控程式,增加裝置的自動化功能。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可提高鑄造車間的安全係數。

鑄造車間因為要和融化的金屬液打交道,危險性還是挺高的。

它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如下這麼幾個:首先是裝置安全方面的隱患。

鑄造車間裡裝置繁多,像什麼熔煉爐、造型機、澆注機、清理裝置等等,這些裝置都需要精細的維護和規範的操作。

一旦維護不當操作不規範,就極可能發生故障甚至是大事故。

比如,熔煉爐的爐襯如果磨損嚴重,就很可能引發爐膛崩塌以至於熔融金屬洩露。

再比如造型機的壓頭如果下降過快或定位不準,就極可能發生磨具損壞甚至壓傷工人。

第二個安全隱患則是來自工藝方面。

鑄造工藝環節很多,最主要包括:熔鍊、造型、澆築、清理等等。每個工藝環節都有嚴格的安全要求。如果不按照規定的工藝引數和操作程式進行操作,就很容易引發事故。

這裡舉個例子:澆築工藝過程中,如鐵水溫度過高或者澆注速度過快,很可能導致鑄件產生氣孔或裂紋。

此外,在清理過程中,如果鑄件上的砂粒和金屬毛刺沒清除乾淨,就可能刺傷工人的手或眼睛。

鑄造車間的第三個安全隱患則是環境安全惡劣。

鑄造車間工作環境很差,存在噪音、粉塵、有害氣體等多種汙染。這些汙染可不僅對工人健康有影響,還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