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貞七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
正旦那一日,新年伊始,距離京城二百里的陰縣便發生了地動。
地動山搖,房倒屋塌,無數百姓罹難。
因為距離京城近,地動的時候,京城亦有震感。
陰縣的百騎司,大家族的暗探等,第一時間發出了訊息。
是以,當夜發生地動,次日京城便得知了大致的情況。
朝會的時候,聖人、太子這對至尊父子,神情都有些冷肅。
“昨日亥時,陰縣地動,山傾河斷,數百戶百姓受災,災情十分嚴峻!”
周既明作為百騎司的副統領,聖人寵信的新貴,第一個站出來回稟。
文武百官皆是雙眼青色,眼底帶著擔憂。
昨晚的地動,大家都有所感受。
甚至有人受了驚嚇,想要逃出京城,去城外避難。
若非時間太晚,坊門、城門早已關閉,這些貴人們就已經衝出去了。
饒是如此,某些坊還是發生了騷亂。
無數人,在寒冷的冬日,不敢回屋,呆在院子裡,或是街道上,惶惶不安,徹夜難眠。
睜著眼睛、懸著心,熬了一夜,有資格上朝的官員,便第一時間進了宮。
這會兒,聽著周既明奏明災情的具體情況,眾人先是恍然,接著就是釋然——
還好還好,不是京城。
距離京城二百多里呢,京城只是受到了波及。
想來,即便再有餘震,京城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眾人暗自吐出一口氣,確定自己以及家人不會受災,某些朝臣也就能夠恢復正常的思考——
發生地動,當救災濟民。
樓彧抱著笏板,走了出來。
昨晚在院子裡,他可不只是枯坐著守護家人。
他的大腦飛快運轉,將這段時間整理的戶部以及國庫的具體資料,全都過了一遍。
去年,還算是個太平年。
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收上來的錢、糧等,充盈了國庫。
雖然西北、西南、東北等各處邊城還在打仗,但這方面的費用,太子額外籌措,並未動用國庫的根本。
只是大虞太大了,需要錢糧的地方太多。
戶部的幾位主官,每日裡算賬,算得腦殼都要禿了,一個個的,“渾欲不勝簪”!也就是樓彧,初來乍到,還沒有徹底遭受戶部繁重工作的荼毒,這才保有一頭烏黑濃密的秀髮。
呃,話題扯遠了。
書歸正傳,樓彧昨晚一夜未眠,腦中將此次賑災所需的錢糧、布匹、藥材等等物資,大致的估算了一下。
樓彧還根據西南地動時,自己親歷的賑災現場,制定了一系列的賑災條陳。
天亮後,進了宮城,在宮道上,他一邊走,一邊火速在笏板上寫下了一組組的資料,以及十幾個關鍵詞!
此刻,站在大殿上,樓彧抱著笏板,開始有條不紊的稟報著。
聖人和太子,聽了樓彧這條理清晰、資料詳實的回稟,冷肅的面容上,飛快的閃過一抹滿意。
不愧是樓含章,就是靠譜!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國計民生,他都能極好的籌劃、完成。
樓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賑災方案,其他官員也都紛紛贊同。
尤其是一些老資歷、年歲大的朝臣,看向樓彧的目光,很是複雜。
有欽佩,有悵然——
唉,果然是江山輩有才人出啊。
樓含章才二十多歲,還是個毛頭小子呢,卻已經成長得這般好。
年少俊彥,天之驕子,不負盛名!
樓氏好福氣,竟有此等卓越的子孫。
連帶著,近幾年快要成為透明人的樓謹,都因著樓彧的關係,被文武官員們投以羨慕、嫉妒的目光。
樓謹:……樓彧確實優秀,可惜,早已不是他的兒子。
對於當年的種種,樓謹說不出後悔與否。
他只知道,他徹底失去了樓彧這個兒子。
唯一慶幸的是,樓彧雖然對親生父母冷漠,卻對家族還有幾分看重。
不管是堂房的樓嫖、樓姚,還是同父同母的弟弟樓琅,樓彧都願意提供幫助。
安國公府雖然失勢了,但樓家的新一代,卻已經在成長。
樓家軍不在了,樓氏子孫卻依然會屹立朝堂之上。
這般想著,樓謹心底的那抹糾結與不甘,似乎也被撫平了。
父子離心就離心吧,只要樓氏富貴,他樓謹就還是樓家的功臣!朝堂上開始熱鬧起來。
樓彧“拋磚引玉”,戶部的其他主官紛紛“查漏補缺”,還有六部其他官署的官員,也都爭相上奏。
經過一番討論,更為具體、更為可行的賑災方案新鮮出爐。
聖人、太子,默默圍觀,並最終拍板:可!擬定了賑災計劃,與之相關的官署便忙碌起來。
下午,便由聖人欽定的戶部主官擔任賑災欽差,在千牛衛的護送下,帶著一車車的糧食等物資,前往陰縣。
……
國家機器開始轉動,民間亦有反應!
“阿玖,我們是不是也組織救援隊,前往災區?”
王棉經過一上午的安置,將侯府上下都安頓好,簡單的用了些飯食,便跑來找王姮。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王棉雖然沒能改變世界,卻成功跨越階級,成為權貴,掌握了無數的資源。
只是,她並非真正的貴族,她骨子裡還是那個崇尚自由民主,敬畏生命的穿越女。
百姓受災,朝廷火速支援,她亦想貢獻一份力量。
“嗯!我已經命人準備了一些糧食,還有急救的藥材等。”
王姮不愧是王棉的嫡長閨,她的想法,與王棉有著高度的一致。
“還有棉衣棉被!”
王棉見嫡長閨與自己想到了一處,便趕忙補充:“外面天寒地凍,不能讓災區的百姓,受到第二輪的傷害!”
王棉這幾年,儲備了大量的棉花。
此次賑災,倒是可以拿出來救助災民。
“還有大夫!”
李明堂一腳邁進來,沉聲說道:“公主,我記得驪山書院的醫學院,招收、培養了近百名的醫學生。”
“他們不但學習傳統醫術,還學會開刀、縫合等新醫術。”
“公主,我願帶隊去陰縣,若您同意的話,可否組織醫學生隨我一起去?”
李明堂在西南的時候,也帶隊去了蜀地,親身經歷了災區救援。
她有醫術,更有經驗。
王姮這邊則是有錢有糧更有人!上次在西南,李明堂就和王姮、樓彧夫婦合作得非常愉快。
這次去陰縣,她便想“如法炮製”。
“真人不主動請纓,我也想去道觀請您幫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