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

第168章 然而,韓成的到來以及他對地球儀的展示

然而,韓成的到來以及他對地球儀的展示,讓他的眼界瞬間開闊。

他的目光不再侷限於眼前的土地,而是更加長遠。

朱元璋素來以劉邦為參照,過去他還認為自己能在歷史上與劉邦並駕齊驅。

但現在,看著地球儀,回想起韓成所說的話,他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己定能超越劉邦,而非僅僅持平!

他找到了全新的奮鬥方向!

原本精力旺盛的朱元璋此刻更是鬥志昂揚,一心想要全力以赴。

當朱元璋和朱標沉浸在激動與震撼時,韓成再次執筆,在地圖上標註起來。

為了不妨礙後續使用,他特意用虛線標記。

“韓成,這難道就是你所說的前往獲取土豆紅薯的路徑?”

朱元璋佇立一旁,待韓成完成標註後才開口發問。

韓成點頭應道:“正是這條航線。”

他指向南美大陸:“土豆和紅薯主要分佈在這片區域。

我們從瀛洲海峽出發,穿越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經過莫三比克海峽,繞過好望角……”

韓成旋轉地球儀,順著自己畫的線路,向朱元璋父子解釋這條航路。

由於有了地球儀的幫助,一切變得直觀可見。

因此,朱元璋父子看著地球儀聆聽講解,再也不會感到困惑不解。

對這一切已經有了十分明確的認識。

正因為有了地球儀,當看到韓成繪製出的航線時,朱元璋與朱標父子倆深切體會到蘇伊士運河的價值所在。

若是在此處挖掘一條運河,這次出行能省下多少路程啊!

“韓成,這個做法不對。”

朱元璋觀察了一會兒後,發現了問題,便向韓成提出疑問。

“既然地球是圓的,我們直接往東走,穿越這片……太平洋,不就能直抵美洲了嗎?

這距離不是近得多嗎?

為何要繞這麼大的彎子呢?”

說著,他還在地球儀上指出大明與美洲的位置。

朱標看著地球儀,陷入了沉思。

韓成點頭說道:“這條路確實更短。

但這條路有不少隱患。

其中最大的隱患便是沿途可供補給的地方極少。

後來更是幾乎全程無法補給。

以當前的技術條件而言,實在太過冒險。

稍有不慎,前行者就可能全軍覆沒。

此外,開闢航線還需具備經濟價值。

沒有經濟利益支撐,即使航線開通,很快也會被廢棄。

因為沒人願意做虧本生意,也不會長久堅持。

我所標註的這條航線就不一樣了。

沿路大多有人居住。

連線南洋、西洋等地。

有人煙才能補給、貿易,從而獲取豐厚利潤。

即便最終要跨越大西洋,所要跨越的距離也短了許多。

更加安全。

這條線路看似遙遠,實際上計算下來,反而是最經濟實惠的。”

聽韓成這麼一說,朱元璋與朱標恍然大悟。

“這麼說來,一路向北,經白令海峽而行也不可行了?”

韓成答道:“嚴格來說,並非不可行,只是極不合算。

在北方更多區域尚未完全開發的前提下,不如直接橫渡太平洋來得划算。”

朱元璋聽罷,點頭未語,目光聚焦在地球儀上,陷入深思。

韓成與朱標看到朱元璋陷入沉思,便沒有貿然打斷。

片刻之後,朱元璋長舒一口氣。

“韓成,吾已決斷,這兩條航路一併推進!”

“或者先專注太平洋這條航路。”

“此航路非為他物,僅為求取土豆、紅薯這兩般神種!”

“只要能儘快將這兩樣神種帶回,於我、於大明便是值得的!”

“無須顧慮盈虧。”

“越早將它們帶回,大明就越早能獲得更多糧食,越少有人捱餓。”

“若是治下百姓能吃飽飯,我大明的壓力便會減輕不少!”

“即便日後有了土豆、紅薯這些高產作物,這條航路亦可廢棄。”

朱元璋對糧食,特別是高產糧食,有一種超凡的執念。

聽罷此言,韓成雖未多言,但內心卻有所憂慮。

並非憂心尋不到這兩樣東西,而是擔心這個時代未經改良的土豆、紅薯,與後世透過世代精心培育出的品種相比,差距懸殊。

後世的那種驚人產量,絕非此時所能企及。

若費盡千辛萬苦才把這兩樣種子帶回來,結果種植後發現產量平平,那可真是糟糕至極。

想起當年朱元璋得知土豆、紅薯高產時的興奮模樣,再瞧眼下朱元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獲取這兩樣東西的決心,韓成愈發感到不安。

這……萬一真的出現差池,產量差距過大,朱元璋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短暫思慮後,韓成努力放下這份擔憂。

不必多想,不會有那麼大的差距……應該不會吧?

畢竟,後世的品種是經過數百年的改良……

“韓成,何事讓你面露愁色?莫非還在為太平洋航線憂心?怕有傷亡?”

“憂慮成本過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