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帝的崩潰瞬間

第166章 竟然能把東西送上天?

此事越早推進,越易成功。

因為開國功臣與猛將尚在,那份銳意進取的精神未散,猶如經歷磨難後重生之人,仍有拼搏之心與力量。

隨著王朝發展,辦成一件事愈發艱難。

祖宗成規及形成的各類利益集團對權力的控制遠遜於開國皇帝……各種複雜關係交織於龐大帝國身上,使其行動遲緩,難以轉向。

這也是為何王朝中期以後發現問題,試圖改革卻常失敗的根本原因。

此時面對朱元璋,韓成全無顧慮。

只要贏得他的支援,便無需擔心其他!

“韓成,這片土地雖廣,若持續在外域分封,終究會有分完的一日。

到時,豈不是又要引發朱家後代間的紛爭?

同樣難保不會發生自相殘殺的局面。

西周實行分封,最終周天子失去權威,諸候互相攻伐。

直至最後,連周天子也難逃覆滅……”

朱標凝視地球儀許久,才從震撼中回過神來。

然而驚喜之餘,新的憂慮浮現心頭。

聽聞朱標所言,韓成嘴角微顫,這大舅哥思慮甚遠啊!

韓成欲作解釋,但看到朱元璋的表情,話到嘴邊改口道:“大哥,你提的問題,還是請陛下親自解答吧。”

韓成的話音剛落,朱元璋便毫無保留地說道:“標兒,你未免想得太遠了。看這土地廣袤無垠,若想全部納入囊中,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別說是我們大明能否完全拿下,連這個都難說得很。

若真能憑藉藩王外封之力將這片土地盡數收服,那簡直讓我夜夜歡笑入夢。”

朱元璋言畢,臉上滿是笑意,與之前聽聞朱棣和朱允炆爭鬥時的苦惱全然不同。

“自大明立國以來,本土之勢便已遠勝四周,分封在外的諸王數不勝數。

往後我們必定還要設法鞏固大明本土的地位,這種優勢,絕非短時內能被撼動。

即便我們佔盡這般優勢,若是本土的繼承者竟遜色於外藩諸王,甚至讓對方篡位奪國,那麼只能怪他們無能,活該受此懲罰。

這樣的無能之輩執政,對大明百姓來說是禍患,早些被驅逐為妙。

這種情況,恐怕要到許多年後才會發生。

老四和允炆那兩個小子鬧得這麼兇,不過是因為他們在同一國度內利益衝突嚴重。

所以才會在我過世不久便開始爭鬥。

如今疆域遼闊,我向外分封時,必會讓藩王們保持一定距離,給予他們各自充足的發展空間。

發展空間足夠,自然能延緩他們產生利益衝突的時間。

想要重現東周時諸侯爭霸的局面,並不容易。

即便是百年,乃至兩百年,也未必能形成那種局勢。

退一步講,即便將來真的出現了那種局面,對我們來說也無關緊要了。

無所謂誰執掌天下,終歸是我們朱家的血脈。

按照原史記載,我大明不到三百年便滅亡了,且結局很慘。

現在我們能用這種方式將其延續到一兩百年,甚至兩三百年後再出現這種狀況,這豈不是天大的福氣?

延續三百年王朝的詛咒,極有可能被我們打破!”

朱標聽罷,心中憂慮頓時消散不少。

是啊,自己想得確實有些過多,遠不及父皇豁達通透。

標兒,你剛才擔憂會重蹈周朝覆轍,可若我大明真能如周朝那般興盛,不知該有多歡喜!

周朝享祚八百年啊!

比我們大明不知強了多少倍!

況且,東周時期的紛爭並無不好,這是難以避免的。

春秋戰國時,諸侯混戰,最終成就了什麼?那是思想繁榮的百家爭鳴!是孕育出了戰國七雄!

還造就了強大的秦國!

更打造出一個遠超西周的強大國家!

它們本就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秦國統一六國的道理也是一樣。

依我看,西周的文化並未中斷,一直在延續。

只是換了種形式而已!

聽了韓成的話,我再思量一番,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

我之前僅憑現代觀念評判西周,卻忘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西周根本無法掌控那麼多土地,分封出去的地方大多還是未開墾的荒地。

許多諸侯初到領地時,只帶少量兵馬隨從。

到了地方,首要任務便是築城安家。

然後以此城為中心,逐步向外開拓疆土。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諸侯甚至被外族逼得只能龜縮城中不敢外出……

正是因為分封制,西周的疆域才得以快速擴充套件。

周天子的威望非但沒被削弱,反而得到了極大增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