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策雖有效,然其臉皮之厚,實難令人將其視作青年書生,反倒似久浸官場的老油條。只能說,南奕此世一心修行,固然是無意於官場,然其前世於基層任職多年,思維習慣難免留有痕跡。
眾人繼續商議後續之事。
在確實無法及時修改百姓記憶的情形下,又有蘇光提前告知打點,百官只得採納南奕提議,默許真氣武道及“破碎虛空”之說,以小道訊息的形式於離京城傳播,且作試點觀察。
只是這時,武安司司長伍長安,忍不住問道:“南奕參知如此宣揚真氣武道,幾近人盡皆知。我武安司上下,是否亦需兼修武藝,方能使真氣武道如此盛名,名副其實?”
他這般發言,倒不算刻意針對南奕。
主要是真氣武道於民間盛行,已然蠶食大離九部分潤的散逸靈性份額。若後續不再清洗百姓記憶,更是會令武安司修士少了一份修行資糧,難免心生不滿。
伍長安開口發問,與其說是針對南奕,不如說是表達不滿,索要好處。
南奕對此心中有數,卻笑道:“諸位道友何須真的兼修,只需有個說辭,假以練武之名引導輿論即可。”
伍長安臉色一沉,正欲罵南奕揣著明白裝糊塗——正是假以練武之名作為說辭,才會少了他們分潤的散逸靈性。
卻見南奕緊接著說道:“依在下之見,引導輿論不過小事,作試點觀察便可。當務之急,是以真氣為基,請諸位同仁研製秘方,共闢新道,統籌利用民間真氣儲備。”
百官聞言,一時之間,皆默不作聲。
研製秘方,共闢新道,說白了就是基於真氣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革新百業,乃至於革新軍備。
然,憑何如此?
憑何要為南奕打工效力?
若真如南奕所言那般行事,無異於開闢真氣時代,以真氣引領時代潮流。
屆時,身為真氣武道之主的南奕,即便無所作為,亦將成為真氣時代的最大贏家。
百官對此,自然是心不甘情不願,只想問一句——憑何如此?就憑尚未實封的大離國師之名?南奕言辭懇切地說:“誠然,若以真氣為基共闢新道,於在下而言,好處頗多。”
“但諸位想必也明白,即便不如此,僅憑真氣武道於大離傳武,乃至傳武四國,相應道行積累,亦足以使在下築基有成。”
“換言之,是否以真氣為基共闢新道,於我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雖可充實在下底蘊,卻並非緊要之事。”
“然有一點,不知諸位可曾想過。”
“先帝生前,緣何急於北伐坎朝?”
————
。